一、污染環境罪是故意還是過失犯罪?
目前,關于污染環境罪的主觀罪過形態爭議,實質上涉及對污染環境結果的不同認識。污染環境結果的發生,大多數情況下需要經過一定年限或者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顯現,目前科學技術手段很難確定污染結果是否發生,那么,對于污染環境的行為是否會造成環境污染的結果,一般人不具備預見能力,對于無法預見的事情,刑法就不能苛責行為人的主觀狀態。根據刑法理論中主客觀相一致原則,必須對犯罪構成要素有主觀上的認識才能定罪,那么,在污染環境罪中,在對污染結果無法預見的情況下,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是否突破了刑法罪過原則,筆者認為并非如此。雖然行為人對環境污染后果的主觀形態難以判斷是故意還是過失,但其對污染環境的行為是故意的,也就是說,行為人對污染環境行為形成的“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后果”的危險狀態是能夠預見的,于此就可以認定行為人的主觀狀態是間接故意。
二、污染環境罪主觀方面概述
污染環境罪的主觀方面具體可以表述為:行為人應當預見到自己的排放、傾倒或者處置行為可能導致嚴重污染環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可以避免,以致嚴重污染環境的危害結果發生。行為人在實施污染環境行為(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時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是過失的,但是行為人對于危害結果(嚴重污染環境)所持的心理狀態是過失。
過失和故意的判斷的重要性 過失和故意是行為人的主觀心態,司法實踐中判斷難度較大。如果行為人在實施排放、傾倒或者處置行為時,對于行為所持的心態是故意,那么關鍵就在于判斷其對環境污染危害結果所持的心態,如果是過失,則構成污染環境罪,如果是放任(在實踐中很少見“希望”態度),則構成故意,那么就不能作為污染環境罪處理,而一般會作為危害公共安全類犯罪處理。 上述判斷過程,在實踐中不是很好把握,導致很多環境污染的犯罪傾向于采用“倒推”的方式定案:如果行為的危害結果很嚴重,就不按過失犯罪處理,在司法實踐中便認定行為人對于危害結果持放任態度,行為人的主觀心態為間接故意,最后判決行為人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或者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以達到提高刑罰的目的。
如果在發生了危害環境污染的行為后,也是會不利于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當國家發現了任何的危害國家環境的行為后,國家也是會對當事人進行相應的處罰,那么有關部門在處罰違法的當事人和企業時,也是需要根據涉案的具體情節以及造成的后果來確定處罰的力度。
污染環境行為有哪些 ,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環境污染如何投訴
如何認定環境污染的侵權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親屬在婚姻家庭法上的效力有哪些
2021-01-09沒有借條怎么起訴呢
2020-11-27企業如何登陸新三板掛牌
2021-02-13婚前債務協議怎么寫
2021-02-05被告申請財產保全能支持嗎
2020-12-30仲裁條款向第三人擴張與合同相對性的沖突是什么
2021-01-22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
2020-12-08職業病可以自己去鑒定嗎
2021-03-13主合同消滅擔保合同也消滅嗎
2021-03-02女兒和孫子誰的繼承權大
2021-02-24財產損失多少才能立案
2020-12-21開發商一房二賣怎么處理
2020-11-20雇傭合同是否屬于勞務派遣
2020-12-18什么是團體意外保險
2020-11-21車險索賠小技巧
2021-03-10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案例分析
2021-01-30法律規定投保人有哪些權利
2021-01-31人身保險合同樣本是怎樣的
2020-12-01交警調解保險公司不出面怎么辦
2021-02-09委托代理人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