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園暴力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7條規定:“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根據這一規定,我們可以看出,校園傷害事故有如下特點:
1、校園的范圍主要包括幼兒園、學校未成年學生等教育機構。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的中、小學校或幼兒園,對在校未成年學生均負有教育、保護義務,是發生校園事故的主要場所。高校在校學生一般均已成年,其在校期間受到的傷害,應按一般侵權處理。
2、校園事故是發生在“在校期間”的有關事故。在校組織的與教學有關的其他活動期間,如在校上課、出操、開運動會,或者在校春游、參觀等,但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放假期間等情形,則不應認定為在校期間。
3、校園事故的性質是對未成年學生造成認識損害的侵權事件。如果事故僅造成未成年學生的財產損害,而并未造成未成年學生的人身傷亡后果,則應按一般侵權處理。
4、校園事故中的加害行為人包括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其他學生、校外人員等,當然,在有些情況下,并沒有具體的加害人,而是由于自然因素、設施老化、未成年人的特殊體質等原因,也有可能引發校園傷害事故。學生在校打架學校責任主要看學校有沒有過錯,學校沒有盡責有過錯的應該承擔責任。
二、校園暴力可以追責學校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定:“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8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39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40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傷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管轄權異議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0-11-30賣方收了定金能違約嗎
2021-02-04交通事故車輛扣押時間要多久
2021-01-21嫖娼是犯罪嗎?嫖娼被抓怎么處罰
2020-12-12婚前財產公證程序
2021-02-16民間借貸中夫妻共同債務如何認定
2020-12-05離婚可以通過法院訴訟離婚嗎
2021-02-17哪些交通事故會扣車
2020-11-15交通事故工傷的待遇
2021-02-24拆出資金限于哪些
2021-02-02申請執行人不配合股權變更能否提存
2020-12-05孩子臉部在商場受傷誰負責
2020-11-09關于噪音擾民哪個部門能有效的管理
2021-03-02孕婦可以申請提前解除合同嗎
2021-02-20勞動關系解除后用人單位須在15日內辦理檔案轉移手續
2021-02-28姐姐是否有權繼承弟弟死亡賠償金
2021-01-19什么是傷殘鑒定費
2021-03-15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1保單受益人變更有講究
2021-03-17諒解書的前保險給報嗎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