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欺騙消費者到哪里舉報
①欺騙消費者,消費者可以到工商局、消費者協議進行舉報,要求追究商家的法律責任;
②根據刑法規定,如果情節嚴重已構成刑事犯罪,可以直接報警;
③可以直接撥打消費者投訴電話12315,維護自己利益。
二、消費時被商家欺詐如何維權
首先,消費者應當辯識何謂商家“欺詐行為”。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出臺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第三條規定: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欺詐消費者行為:
(一)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二)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三)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
(四)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
(五)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六)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
(七)采取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八)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
(九)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價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
(十)騙取消費者預付款的;
(十一)利用郵購銷售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條件提供商品的;
(十二)以虛假“有獎銷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十三)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其次,消費者有必要知曉我國法律對商家欺詐消費者、如何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規定。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之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最后,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還應要求商家及時開具發票或收據,并進行妥善保管。在與商家發生糾紛后,消費者應注意收集與商家溝通協商過程中出現的書面材料等各類證據,以便協商不成時向工商部門投訴,必要時還可以采取提起訴訟的法律手段以維護自身權益。
根據以上所述,如果商家對消費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涉欺詐行為,那么商家應該按照其明文規定作出賠償,如果沒有規定賠償的應該按照消費者受到的損失進行賠償,保護個人的正當權益不畏懼不滋長歪風邪氣使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以上是律霸對欺詐消費者向誰投訴的詳細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
在房屋租賃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常見的欺詐類型有哪些?
購房合同欺詐情形
欺詐訂立的合同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關系與承攬關系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9拖欠農民工工資入刑
2021-02-05外貿公司變更注冊資本增資流程是什么
2021-03-20商賬追收機構的工作范圍是什么
2021-02-17著作權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
2020-12-08以占有改定方式設立動產質權有效嗎
2021-03-05超市摔倒找不到侵權人怎么辦
2021-03-21勞務分包無資質的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8外包勞務審計流程怎么進行
2021-01-21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解除勞動關系引發勞動糾紛
2021-02-27人壽保險理賠的相關標準有什么
2021-01-09人身保險合同
2021-03-08壽險理賠糾紛的快速解決途徑
2021-03-18何謂保險合同的違約責任
2021-01-03單位沒按勞動法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08投保人的權利有哪些,做投保人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05保險代理人對保險經紀人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6被保險人權利之完善
2021-01-17被保險人放棄向第三人索賠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