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費者應該怎么防止價格欺詐?
(1)掌握有關價格法律法規條文,提高辨別價格欺詐能力;
(2)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要注重查看相關標示,如查看海報標價與現場標價是否一致,提高防范意識;
(3)購物結算后,要注意核對結算價與現場標價簽所標價格是否一致
(4)消費者要理性消費,注重貨比三家,不要輕信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虛假宣傳,以防上當。
二、什么情況下構成價格欺詐?
國家計委出臺《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認定以下13種價格行為為價格欺詐行為:
1、標價簽、價目表等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等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內容與實際不符,并以此為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購買的。
2、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一交易場所同時使用兩種標價簽或者價目表,以低價招徠顧客并以高價進行結算的。
3、使用欺騙性或者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標價,誘導他人與其交易的。
4、標示的市場最低價、出廠價、批發價、特價、極品價等價格表示無依據或者無從比較的。
5、降價銷售所標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務,其折扣幅度與實際不符的。
6、銷售處理商品時,不標示處理品和處理品價格的。
7、采取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不如實標示饋贈物品的品名、數量或者饋贈物品為假劣商品的。
8、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帶有價格附加條件時,不標示或者含糊標示附加條件的。
9、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原因,虛假優惠折價,謊稱降價或者將要提價,誘騙他人購買的。
10、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前有價格承諾,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
11、謊稱收購、銷售價格高于或者低于其他經營者的收購、銷售價格,誘騙消費者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
12、采取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數量等手段,使數量或者質量與價格不符的。
13、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商品和服務價格,謊稱為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
應該說價格欺詐這種現象直到現如今都非常的普遍,也是有一部分消費者結賬以后根本就不核對小票清單,事后發現遇到價格欺詐的話,可以到當地的消協投訴的,實際上商家這種價格欺詐行為是必須要予以雙倍賠償的。
遭遇價格欺詐怎么維權?
價格欺詐投訴標準是什么
商家價格欺詐賠償幾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大學生實習期可以簽什么合同
2020-11-18同居關系財產的處理
2021-03-21民法總則對保護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24交通事故鑒定材料有哪些
2021-01-08交通肇事死亡逃逸的認定
2020-12-29交通事故誤工費由誰出,誤工費證明怎么開
2021-03-22是否在保密或競業限制協議執行期
2021-02-06合同變更的原因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23購房合同備案流程是什么,購房合同備案有什么好處
2021-02-07學生在學校得了重病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9學生在學校打架班主任承擔責任嗎
2021-01-10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如何辦理,辦理該證應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5集體合同與勞動合同有哪些不同?
2020-11-08簽訂勞動合同后沒有實際履行怎么處理
2021-01-30單位應當如何與員工約定試用期?
2021-03-01勞動糾紛勞動局該不該管
2021-01-01不帶薪年休假屬于勞動糾紛嗎
2020-12-17在勞動糾紛中舉證責任怎么規定的?
2020-12-31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意外傷害保險理賠時效是多久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