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9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1月25日確定為“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
在今年的“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到來之際,本報刊登這篇報道,希望能引起全社會對家庭暴力問題的進一步關注。
“家庭暴力是婦女遭受嚴重傷害最常見的原因。近年來,家庭暴力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云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王俊、云南省第一女子監獄副政委王東萌在今年“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前夕,就家庭暴力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
調查結果讓她們震驚:女性生活在充斥暴力的家庭里,身為弱勢群體的她們在忍無可忍時,積壓已久的屈辱與憤怒一旦爆發,很容易演化為犯罪———以暴制暴。
罪犯以中青年為主犯罪人文化程度低
家庭暴力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全國婦聯的有關調查顯示,在2.7億中國家庭中,有近30%存在家庭暴力,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每年有近10萬個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體。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通常是女性。”王俊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痛心地指出,在得不到公權力的法律救濟時,女性容易采取私力救濟方式以暴制暴,但與此同時,她們也就選擇了犯罪。
王俊和王東萌共同對云南省某女子監獄有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的暴力型罪犯共223人進行了調查分析。其中,有173名罪犯的犯罪原因是家庭暴力引發的,占總數的77.6%。
經過分析,王俊和王東萌發現這類犯罪有以下特點:
首先是在年齡結構上呈現出以中青年人居多的特點,其中30歲至40歲的占84%。“這些犯罪的女性通常婚齡都在3年以上。此時,她們的丈夫的不良習性已充分顯現出來。”王俊分析,抗暴犯罪案件較為集中在人格發育成熟、自控能力強的中年女性中,這更證明了家庭暴力的嚴峻性。
其次是犯罪人文化程度低,小學文化程度及文盲占70.4%。第三是犯罪動機單一,出于擺脫丈夫傷害目的的占90.9%,報復對方的占9.1%。
“可見,絕大多數女性犯罪動機主要是出于自救。”王俊說,在這些女性犯罪中,丈夫存在明顯過錯,如缺乏家庭責任感、對婚姻不忠等。
法律救助系統缺失多數女性選擇隱忍
王俊和王東萌在調查中發現一個令人們非常痛心的現象:這些現已成為罪犯的受害婦女,當初在遭受家庭暴力后合法權益受到保護的僅占0.6%。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非貨幣出資有哪些要求
2020-12-15過失相抵原則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0-11-19辦理治安案件應當堅持什么的原則
2021-01-28民辦學校破產承擔有限責任嗎
2020-12-31首付分期簽了借款協議還能退房嗎
2021-02-27離婚拆遷糾紛如何預防
2021-01-212020最新的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等級是怎么樣的
2021-02-05公司強行辭退員工應如何處理
2020-11-17合同保全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2021-01-28學生死在學校,學校有沒有責任
2020-11-10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
2020-12-26確認成立勞動關系訴訟時效是多少年
2021-03-16實習期毀約有什么后果
2021-01-11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怎么進行
2021-01-08三責險的賠償金額如何計算
2020-11-09產品質量責任保險承保哪些責任?
2020-12-04出口產品責任險筑道出口防險墻[1]
2021-03-25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3-07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是什么
2020-12-26司機酒駕出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