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宣言》(1993)第一條規定,“對婦女的暴力行為”系指對婦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傷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別的暴力行為,包括威脅進行這類行為、強迫或任意剝奪自由,而不論其發生在公共生活還是私人生活中。
雖然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對家庭暴力問題同樣有相關的規定,但對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保護機制與保護力度遠遠達不到國際的標準;如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法院一般不會受理的,在現實生活中,受害人如何去保護自己的權益是很重要的問題。
首先,要注意人身安全的保護。處于離婚階段的夫妻通常情緒波動比較大,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可能會被認為是挑釁或侮辱,從而導致惡語相向甚或拳腳相加,所以這個時候尤其需要雙方的情緒控制與言語克制,處于弱勢的婦女盡量避免與對方的正面直接沖突,不要為逞一時言語之快而招致身心受傷。
其次,在暴力行為發生過程中或發生后應立即選擇撥打110報警,在派出所留下記錄,以備日后作為起訴的有利證據,同時當日或次日即應去醫院就診并保存好載有傷情記錄的門診病歷。因為家庭暴力的本質就是經常性的、不定期的或定期的暴力及其暴力威脅行為,在對方悔改之前,也可以到婦聯機構權益部投訴,并敘述清楚情況,作為婦女權益的專門保護機構,只要受害人敘述清楚情況,婦聯都會作出詳細的記錄,他日起訴到法庭即可由律師到這些機構調出加蓋公章的具有證據效力的記錄。但保留上述證據的過程中,須注意的是報警或到婦聯投訴時候的敘述情況一定要與醫院就診的傷情記錄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證據的關聯性從而更容易為法官所采信。
再次,上述所說的報警是需求公力救濟的情形,在很多情況下,來不及或無法尋求公力救濟就需要受害人依賴自力救濟了,具體說來,有如下方式:一是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以電話錄音、手機錄音及錄音筆錄音等方式錄制下施暴者的施暴當時的行為,但是要注意取證手段的合法性,另外要注意錄音錄像資料的內容與待證事實的關聯性。二是注意保留提取相關物證,物證是以其外部特征和物質屬性來證明案件待證事實的物品,具有較為直觀的特征。常見的離婚案件中的物證有:毛發、性輔助器具、實施暴力器具、紀念物品等。保留好這些物證的同時拍下照片,因為起訴的時候須說明來源及原件存放地點。對前述所以物證的提取,起訴時候可由當事人或委托律師調取,當事人及律師均無法調取的,可以申請法院調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沒達到傷殘怎么賠償
2021-02-07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政處罰是怎樣的
2021-03-19房屋裝修的設計費如何計算
2021-02-17違章建筑抵押有效嗎
2020-12-07人身損害賠償法全文是什么
2021-01-02合同和中介服務確認書的區別
2021-03-08雇傭關系雇主怎樣免責
2020-12-28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的支付標準是什么
2020-11-15合同到期可以調崗嗎
2020-12-01哪些勞動爭議可由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1-02-17異議代簽名保險公司是否要賠
2021-01-28保險欺詐可以行政仲裁嗎
2020-11-07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1-26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
2021-03-15打瞌睡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3-19保險公司把被保人寫錯了怎么理賠
2021-03-06影響房屋拆遷補償的因素有哪些
2020-12-31街道辦組織征地拆遷,簽補償協議,他們是合法主體嗎
2020-12-25拆遷安置房交易條件和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27強拆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