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屆十五次會議通過的《關于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規定: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助人民政府從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時,屬于刑法規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1.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的管理;2.社會捐助村自治事物款物的管理;3.國有土地的經營和管理;4.土地征用補償費用的管理;5.代征、代繳稅款;6.有關計劃生育、戶籍、征兵工作;7.協助人民政府從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這一規定有效解決了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工作人員的身份認定問題,明確了村基層組織工作人員協助人民政府從事上述7種行政管理工作時,屬于“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具有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的主體身份。其他情況下,他們不屬于國家工作人員。
村干部挪用土地出讓金,以挪用公款罪處罰。
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
犯挪用公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l998年5月9日施行)的規定,對挪用公款案量刑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給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給私有公司、私有企業使用的,屬于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
2、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歸個人使用,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但在案發前全部歸還本金的,可以從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給國家、集體造成的利息損失應予追繳。挪用公款數額巨大,超過三個月,案發前全部歸還的,可以酌情從輕處罰。
3、挪用公款數額較大,歸個人進行營利活動的,構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時間和是否歸還的限制。在案發前部分或者全部歸還本息的,可以從輕處罰;情節輕微的,可以免除處罰。挪用公款存入銀行、用于集資、購買股票、國債等,屬于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所獲取的利息、收益等違法所得,應當追繳,但不計人挪用公款的數額。
4、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賭博、走私等非法活動的,構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數額較大和挪用時間的限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采礦占地需要征地手續嗎
2020-12-10董事會成員由誰任命
2020-12-08商標許可人權利和義務分別是什么
2020-11-30抵押物不夠還款怎么處理
2021-03-17別人不欠我錢但是有張欠條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9仲裁協議應當具備什么內容
2021-01-24撫恤金誰有權領取
2021-01-08什么是房地產登記?
2021-03-25一個員工是否可以跟兩個公司簽勞動合同
2021-01-05離職就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4試用期之間離職公司不批怎么辦
2021-01-29勞動糾紛是否堅持屬地管理
2021-02-21保險合同的方式是什么解除的?
2021-02-14簡述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什么
2021-03-12人壽保險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6機動車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處理嗎
2020-12-13保險單何時開始生效
2021-03-03存款保險的主體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021-02-22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1-05保險合同違約和侵權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