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結婚同居期間受到對方暴力行為屬于家庭暴力嗎?屬于。
根據《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條規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未婚同居的現象已經較為常見;而由于住房緊張等原因,有許多離婚家庭雙方“離婚不離家”。為保護這部分人群的權益,反家暴法在附則中特別指出: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法規定執行。
因此,未婚同居的情況下遭遇暴力也同樣可以使用《反家庭暴力法》。
遭遇暴力時,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1、遭遇家庭暴力后,應當第一時間報警,如果情節嚴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
2、如果暴力行為構成人身傷害,可以通過行政治安處罰;如果構成犯罪,可以進行刑事處罰,即故意傷害罪;
3、可以尋求當地婦聯、居委會、村委會的幫助。
根據《反家庭暴力法》的相關規定: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法規定執行。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后,會做出相關的裁定。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有效期不超過6個月,在失效之前可以申請撤銷、變更或者延長。
哪些行為是屬于家庭暴力?
1.身體虐待:推、甩、踢、揍、摑、抓、咬、拗扭肢體,甚至使用刀械槍枝等攻擊受害婦女。
2.言語虐待:企圖以字眼、聲調來控制或傷害受害婦女。例如:吼叫、尖酸諷刺、威脅將受害婦女或小孩殺害、揚言使用暴力、大罵對方愚蠢、侮辱、不實的控訴。
3.心理虐待:又稱“心靈施暴”、“冷暴力”,是指在生活過程中有意或無意的、經常性或習慣性發生的導致影響婦女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傷害的言行。如:威脅恐嚇、疏遠冷落、武斷專橫、壓抑剝奪、要求苛刻、愛算舊賬、威脅自殺、不實的指控婦女有外遇、禁止婦女上學或工作,跟蹤、監視、冷漠以對。
4.性虐待:夫妻之間無性生活、強迫婦女進行性行為、性行為中施以精神或肉體上的折磨:咬、掐、惡言辱罵、五花大綁、皮鞭相加、虐殺致命等等。
未結婚同居期間受到對方暴力行為,可以來律霸網找專業律師隨時提供一對一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配音屬于表演者權嗎
2020-11-19販毒可以刑拘嗎
2021-02-20現在離婚財產怎么分配
2021-01-10案件管轄異議成立怎么辦
2021-02-07產假期被裁員賠償標準
2020-12-24學生在學校自殘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1-01-242020年房產稅如何征收
2020-12-13車輛過戶手續是什么
2021-03-14如何選擇合適的中介,選擇房屋中介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31公司盜用他人信息入職如何處罰
2021-01-06離職多久中斷勞動關系
2020-11-19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舉證責任有哪些規定
2021-02-04勞動訴訟與勞動仲裁有哪些區別
2020-12-30買兒童保險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12-07什么是免責條款,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免責條款主要包括什么
2020-11-28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2保險合同有哪些關系人
2021-02-13期外出險 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2-25批準設立的保險公司登記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2-25“雙保險”不等于“雙賠付”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