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殘疾賠償金法律法規是什么?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5條:“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二、具體情況
1、《民法通則》沒有規定殘疾賠償金,但在第119條以不完全列舉的方式,對殘疾賠償的范圍作了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疾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其中的“殘疾者生活補助費”,依其文義,應理解為對受害人因受損害而導致生活資源減少或者喪失的財產損害性質的賠償。
2、在1992年1月1日生效施行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和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文件中,均作了類似《民法通則》的規定。
3、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我國最先明確規定殘疾賠償金的法律。而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對殘疾賠償金作了規定。這兩部重要的法律,對于致人殘疾的人身損害賠償,都是在生活補助費的賠償內容之外規定了殘疾賠償金。
為此,實務界和理論界的觀點都傾向于認為,殘疾賠償金的性質屬于精神損害撫慰金(后有變化)。而且參與制定這兩部法律的有關部門也作此解釋。
最明顯的是,在2001年3月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的精神損害賠償的若干問題規定》第九條則明確規定:“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
因此,在司法上,殘疾賠償金的性質被確認為精神損害撫慰金(后有變化)。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殘疾賠償的具體情況認定還要基于實際的殘疾情況而定,對于不同原因造成的傷殘情況,其賠償方式也是不同的,如果對相關情況的處理和認定不清楚的,可以在要求賠償之前,聘請律師來進行專業的鑒定,避免適用錯誤。
證明殘疾賠償金按城鎮計算到哪里開證明
殘疾賠償金如何計算?
交強險有殘疾賠償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定收養與事實收養有什么不同?
2021-03-18可以以管理能力出資成立公司嗎
2021-03-07交通事故認定要花的時間是多久
2021-01-16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8關于減刑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26開發商根本違約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04一審不服上訴費用規定
2021-03-24抵押房產銀行扣著產權證合法嗎
2021-02-17顧客在超市停車場摔倒誰負責
2020-12-06房產中介費支付可能引起的糾紛有哪些
2021-03-14如何處理勞動爭議
2021-01-04勞動合同怎樣解除勞動合同的解除方式是什么
2021-02-14用人單位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31夫妻關系受競業協議限制嗎
2021-01-08人身事故的保險責任和免除責任分別的概念
2021-01-08保險合同的訂立與生效是怎樣的
2020-11-14對新保險法修改中兩個問題的探討
2021-02-26把人撞傷理賠后不服怎么辦
2020-11-18保險船舶受損后怎樣索賠
2021-02-06保險的基本原則有什么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