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在締結了婚姻關系后所購買的房產,我們都可以認為是屬于婚內房產的,這樣的房產多半也就是共同房產,因此在夫妻離婚的時候就需要進行分配。那么夫妻離婚后婚內房產如何分配呢?律霸小編將在下文中為您做詳細解答。
(一)一方贈與另一方的房產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第六條 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此時,如果一方贈與另一方房產,哪怕是結婚很多年,只要是房產未過戶的,贈與一方也可以撤銷贈與,離婚時房產還是屬于贈與一方,不予分割。
(二)一方父母出資購房的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第七條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此時,婚后一方父母出資買房的,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的,是對自己子女的贈與,與婚姻關系存儲期間的另一方沒有任何關系,離婚時作為夫妻一方個人財產,不予分割。
(三)雙方父母出資購房的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婚后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房屋,不管產權登記在哪一方名下,離婚時按照出資份額按份分割。
(四)一方婚前購買的房屋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第十條 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后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此時,對于婚前購買的房屋,即使婚后共同還貸的,房子也屬于夫妻一方個人財產,離婚時財產不予分割。
(五)以父母名義買房的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第十二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
此時,雙方用共同財產以父母名義買房,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的,房子的產權屬于父母,離婚時不屬于夫妻財產,不能分割,只能按照出資情況,算作債權要求償還出資額。
(六)以按揭貸款的方式買的房屋
以按揭貸款方式買的房屋所有權歸屬是有特殊性的。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是以共同收入來償還銀行貸款本息的,所以只能認定該套房屋的現有價值屬于夫妻共同所有。對于房屋產權的分隔,在實踐中,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原則上應當均等分割。根據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財產的來源等情況,由雙方協議處理。根據我國《婚姻法解釋(二)》第21條也只規定了:“離婚時雙方對尚未取得所有權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權的房屋有爭議且協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決房屋所有權的歸屬,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判決由當事人使用。”但應當分兩種情況區別對待:一是在婚前,夫妻一方在婚前已付了房款,那么這個房子肯定是夫妻一方婚前個人財產。二是在婚后,償還房屋的按揭貸款是由雙方共同支付的,應當歸屬于雙方共同財產,按按揭的數額分割。
即使是夫妻婚后購買的房產,存在的情況也是比較多的,小編在上文中為大家整理了六種不同的情況,幫助各位進行了解。要是你在房產分割方面遇到了什么問題的話,可以先咨詢一下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讓專業律師幫助你分析解答。
房產分割協議模板是怎樣的
夫妻離婚的房產分割原則有哪些
離婚房產增值部分如何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編碼的公章是否有效
2020-11-21貸款擔保證明及所需材料有哪些
2020-12-02支票背書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
2021-01-05交通事故賠償款對方不給怎么辦
2021-01-12工程勞務合同家屬終止有效嗎
2021-01-25合同內容前后矛盾如何處理
2021-03-05大學生學校吃壞肚子,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17物權法(草案)名詞解釋-----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1-01-20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是如何的
2021-02-10聘用合同續簽日期可以提前簽嗎
2021-02-04免責條款有哪些特征
2020-12-03停工留薪滿后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2雇傭關系怎么進行解除
2021-02-26勞務派遣糾紛哪個地方仲裁管轄
2020-12-03保單轉讓需要經保險人同意嗎
2020-11-25保險合同的爭議
2021-03-14比較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
2020-12-10人身保險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有什么
2020-12-11未履行必要勘驗義務 保險公司應承擔理賠責任
2020-11-08如何計算財產險中的理賠金額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