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違約責任歸責原則
我國《合同法》確定了嚴格責任原則。《合同法》第107條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賠償損失等違約的責任。”這里所確定的即為嚴格責任原則。
所謂嚴格責任,又稱無過錯責任,是指違約發(fā)生以后,確定違約當事人的責任,應主要考慮違約的結果是否因違約方的行為造成,而不考慮違約方的故意或過失。《合同法》中把歸責原則確定嚴格責任的理由主要有:第一,嚴格責任的確立并非自《合同法》開始,在《民法通則》以及《涉外經(jīng)濟合同法》、《技術合同法》中也有關于嚴格責任的規(guī)定。第二,嚴格責任具有方便裁判和增強合同責任感的優(yōu)點。第三,嚴格責任原則符合違約責任的本質。因為違約責任在本質上是以合同義務轉化而來的,是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在一方不履行合同時追究其違約責任,是在執(zhí)行當事人的意愿和約定,因而應該實行嚴格責任原則。第四,確立嚴格責任,有助于更好地同國際間經(jīng)貿交往的規(guī)則接軌。如《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國際商事合同通則》都確立了嚴格責任原則。
但是在法律有特殊規(guī)定時,也可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我國合同法在一些分合同中規(guī)定了過錯責任原則,如《合同法》第180條規(guī)定供電人未按照法定和約定的供電質量標準安全供電時,造成用電人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第222條規(guī)定承租人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賃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等若干種過錯責任違約情況。
二、違約責任有哪幾種
對于違約責任的種類,結合我國《合同法》及國際經(jīng)濟活動實踐,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全部違約。
即完全不履行,指當事人根本未履行任何合同義務的違約情形。根據(jù)不履行的時間,有先期不履行(預期違約的一種)和實際違約兩種;根據(jù)當事人的主觀態(tài)度,又可分為拒絕履行和履行不能,拒絕履行的行為若發(fā)生在履行期屆至前,則為預期違約,若發(fā)生在履行期屆滿后,則可能構成履行遲延或履行不能(根據(jù)債務的具體性質確定)。為避免重復,筆者認為此處不履行主要包括債務人屆期不能履行債務和屆期拒絕履行債務兩種。
(二)預期違約。
可分為兩種具體類型:
其一、預期拒絕履行,指合同有效成立后至合同約定的履行期屆至前,一方當事人以言辭或行為向另一方當事人表示其將不按約定履行合同義務。有明示和默示兩種表現(xiàn)形式。
其二、預期不能履行,指在合同履行期屆至前,有情況表明或一方當事人根據(jù)客觀事實發(fā)現(xiàn)另一方當事人屆時不能履行合同義務。其亦有明示和默示兩種表現(xiàn)形式。我國《合同法》第108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對預期拒絕履行做了規(guī)定,而第68條關于不安抗辯權的規(guī)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jù)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1、經(jīng)營狀況嚴重惡化;
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3、喪失商業(yè)信譽;
4、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jù)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則兼含有以上兩種類型的具體表現(xiàn)行為。
(三)遲延履行。
即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而未履行債務。包括債務人遲延履行和債權人遲延履行。債務人遲延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屆滿,或者在合同未定履行期限時,在債權人指定的合理期限屆滿,債務人能履行債務而未履行。根據(jù)《合同法》的規(guī)定,債務人遲延履行的,應承擔遲延履行的違約責任,承擔對遲延后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害的賠償責任。債權人遲延履行表現(xiàn)為債權人對于債務人的履行應當接受而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即遲延受領。若債權人遲延造成債務人的損害,債權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四)不適當履行。
即指雖有履行但履行質量不符合合同約定或法律規(guī)定的違約情形。包括瑕疵履行和加害給付兩種情形。瑕疵履行是指一般所謂的履行質量不合格的違約情形。債權人可依《合同法》第111條的規(guī)定,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加害給付,是指債務人因交付的標的物的缺陷而造成他人的人身、財產損害的行為。根據(jù)《合同法》第112條,債務人由于交付的標的物內在缺陷而給債權人造成人身或合同標的物以外的其他財產的損害時,債務人還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五)其它違約行為。
指除瑕疵履行和加害給付之外的,債務人未按合同約定的標的、數(shù)量、履行方式和地點而履行債務的行為。主要包括:
1、部分履行行為;
2、履行方式不適當;
3、履行地點不適當;
4、其他違反附隨義務的行為。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論違約責任歸責原則相關內容,對于違約責任,適用嚴格責任原則,即使當事人沒有違約的故意,但是有違約行為的,也需要承擔違約責任。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wǎng)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賣婚姻救父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2-12知識產權與物權的關系是什么
2021-03-19民間借貸糾紛中訴訟主體怎么確定,舉證責任怎么分配
2021-03-25失能老人怎么照顧贍養(yǎng)
2021-02-06專有技術侵權糾紛是否適用專屬管轄
2020-11-24民事案件法院傳可以不去嗎
2021-02-06什么是仲裁委托代理人
2021-01-06兩人共同出資買房私下協(xié)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1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qū)別
2020-11-15申請預售許可的材料有哪些
2021-02-24什么樣的條件適合簽訂勞務合同
2021-03-22勞動關系轉移知識
2021-03-11理財保險的種類
2021-01-14如何理解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1-23未續(xù)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沒有按時交保費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0-12-18車被冰雹砸傷可以理賠嗎
2021-01-08如何確定保險合同賠償范圍
2020-11-29保險法調整范圍有哪些
2021-03-03鞭炮炸花車,保險怎么賠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