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信賴利益限定原則司法認定
締約過失責任是指在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因故意或過失違反根據誠實信用原則產生的先合同義務,致對方因信賴產生損失而依法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我國《合同法》第42條、第43條對締約過失責任作了相應的規定,但理論界、實務界對締約過失責任的賠償范圍尚存在諸多爭議。筆者試從分析信賴利益的內涵入手研究締約過失責任的賠償范圍。
一、信賴利益的界定
民事責任一般以損害事實的存在為構成條件,締約過失責任亦不例外。只有違反先合同義務一方的行為給對方造成損失時,才能產生締約過失責任,其中的損害事實即信賴利益的實現不能。在締約過失損害賠償領域,信賴利益是指締約人合理信賴合同有效成立而支出的財產成本或機會成本,以及該成本因合同有效成立而得以回復的利益。其特征如下:
(一)信賴利益基于合理信賴而產生
在締約人對合同有效成立產生合理信賴之前,其擁有的財產利益、機會利益均只是普通的既存利益,并不是信賴利益。只有在其因合理信賴并支出成本后,才產生信賴利益。
(二)保護信賴利益的結果是將信賴利益回復至締約前的狀態
信賴利益損失是包括財產損失和機會損失,實際上是財產成本和機會成本因無法回復而導致的無意義消耗。信賴利益損害賠償是將信賴人已消耗掉的財產成本、機會成本重新回復,使其因信賴而改變的財產狀態再重新回復過來,重新擁有財產利益和機會利益。
二、締約過失責任賠償范圍即信賴利益損害的界定
(一)締約過失責任賠償范圍僅限于信賴利益,不應包括固有利益
固有利益,是指任何人的人身或財產不受他人侵害所享有的利益。主張締約過失責任賠償范圍包括固有利益的學者,主要是基于締約人未盡保護之責致相對人人身、健康受損害而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的情形。筆者認為,此情形下存在侵權責任和締約過失責任的聚合。其中,締約過失責任保護的是信賴利益,侵權責任保護的是固有利益。行為人未盡注意義務,侵害他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通過侵權法加以解決。如果將對固有利益的損害賠償也通過締約過失責任加以解決,勢必混淆締約過失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界限,不利于建立和諧的債法體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承包方違約轉包怎么處理
2021-02-05什么財產作為抵押物需要辦理抵押物登記
2021-03-05股份、股票可否用于抵押
2021-01-14民間借貸房產證兩個人名字可以抵押嗎
2020-12-06特殊合同的訂立方式
2020-12-03離婚后坐牢前妻孩子可以探望嗎
2021-03-24競業限制實務中如何界定競爭對手
2021-01-29遺囑繼承的房產出售后交哪些費用
2021-02-23合同一方違約怎么處理
2020-11-10單身青年的購房標準是什么
2021-02-04試用期合同范本
2020-12-09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如何設置?
2021-02-20年金保險指的是什么
2020-12-09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保險繳費能暫停嗎
2021-03-09開車身亡保險賠嗎
2020-12-26不小心撞死人有商業保險怎么判定
2021-03-12交通事故保險理賠具體流程
2020-11-21車禍致殘的理賠項目有哪些
2021-03-11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候分離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