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約定賠償、一般法定賠償與特別法定賠償
約定賠償,指依當事人的意思而定的損害賠償。比如《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一般法定賠償,指依法律的一般規定而定的損害賠償。比如《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特別法定賠償,指由法律基于特殊的立法政策而特別規定的損害賠償。典型的如《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二款:“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賠償,即我國法上的懲罰性損害賠償。
(二)遲延賠償與填補賠償
違約損害賠償,可區分為遲延賠償和填補賠償。前者產生于履行遲延場合,是與本來的給付一并請求的損害賠償,這種遲延賠償被解釋為本來給付的擴張。填補賠償以履行不能場合產生的損害賠償為典型,是代替本來給付的損害賠償。亦即,在履行遲延這樣的違約場合,對履行請求權附加上了賠償請求權;在履行不能這樣的確定的違約場合,賦予填補賠償請求權以替代本來的履行請求權。
(三)債的同一性理論
由于債務不履行(違約)的損害賠償系轉換的損害賠償之債,通常認為它與原來的債權或履行請求權具有同一性。具體說來,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為本來債權的擴張(遲延賠償場合)或者內容的變更(填補賠償場合),與本來的債權具有同一性。履行請求權與各種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同一性,是指在人的擔保、物的擔保以及時效期間等方面在法上作同一的對待,其實益在于:附屬于履行請求權的人的擔保、物的擔保同樣及于損害賠償請求權。解除前既已遲延,債務因解除而變為填補賠償場合,由于其債務業已陷于遲延,填補賠償債務當然陷于遲延,因而無須再經催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探視權不讓接走可以嗎
2021-01-13侵權涉及非法建筑如何賠償
2021-02-02刑事案件中哪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0-12-260元轉讓合同和贈與合同的區別
2020-12-11在公司受傷了公司應該賠償什么
2020-12-21個人信用破產能出國嗎
2021-02-10云南省農村建房超面積如何處罰
2021-03-17建設單位非法占用耕地如何處罰
2020-11-29為什么要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24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1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時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9格式條款解釋規則在保險合同中的適用
2020-12-11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性質及生效條件是什么
2021-02-23車禍后保險賠償程序怎樣進行
2021-01-22購買交通保險應注意什么
2021-01-08沒資格證開車保險陪嗎
2020-12-03保險利益原則是什么
2021-01-29無責賠償引發保險糾紛
2021-02-27集體土地流轉如何登記
2020-11-10拆遷補償不透明,可以申請信息公開嗎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