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方是否應賠償對方可得利益損失
依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合同違約賠償損失的范圍除了實際造成的損失外,還應該包括給對方造成的可得利益的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三條?【損害賠償的范圍】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違約責任是怎樣構成的
根據民法通則、合同法的規定,以及目前我國的司法實踐,構成違約責任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第一,行為,也就是一方當事人必須有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行為,這是構成違約責任的客觀條件。違約行為只能在特定的關系中才能產生。違約行為發生的前提是,當事人之間已經存在著合同關系。如果合同關系并不存在(如尚未成立,或已被解除,或被宣告無效),則不發生違約行為。
第二,過錯,即違約一方當事人主觀上有過錯,這也是違約責任的主觀要件。當事人違約可能有各種原因,如不可抗力、對方違約等。因這些原因引起違約,當事人不能承擔違約責任。只有因違約當事人的原因造成違約責任。因此,違約當事人要承擔違約責任,主觀上必須要有過錯。而在雙方過錯的情況下,過錯的大小是其承擔違約責任大小的依據。
第三,損害事實,損害事實指當事人違約給對方造成了財產上的損害和其他不利的后果。從權利角度考慮,只要有違約行為,合同債權人的權利就無法實現或不能全部實現,其損失即已發生。在違約人支付違約金的情況下,不必考慮對方當事人是否真的受到損害及損害的大小;而在需要支付賠償金的情況下,則必須考慮當事人所受到的實際損害。
第四,因果關系,即違約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違約當事人承擔的賠償責任,只限于因其違約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對合同對方當事人的其他損失,違約人自然沒有賠償的義務。違約行為造成的損害包括直接損害和間接損害,對這兩種損害違約人應賠償。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合同違約賠償損失的范圍除了實際造成的損失外,還應該包括給對方造成的可得利益的損失。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結婚公證書有效期是多久
2020-11-19農村個人私自售賣煙花爆竹怎么處罰
2020-11-26男子嫖娼曠工被解雇起訴被駁回,曠工公司可以開除員工嗎
2020-11-172020無犯罪記錄證明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022020年新三板上市條件與標準是什么
2020-11-19交通肇事車主的責任有哪些
2021-01-07同居關系解除后,男女雙方該怎么承擔孩子的撫養義務
2020-12-10指定管轄的特殊原因是何種情況
2020-12-02打人致輕微傷可以立案嗎
2021-01-01國企改制重組員工補償金怎么算
2020-12-10配偶是否承擔婚前債務
2020-12-09陷入履行不能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8房屋拆遷合同樣本
2021-02-23按份共有房產證如何辦理贈與手續
2021-01-07變更勞動合同內容要什么條件
2021-01-25用人單位在哪些情況下可以主張勞動者支付違約金
2021-03-10解除勞務合同和開除有什么區別
2020-11-24投資型保險的分類
2021-02-14意外險車禍賠付多少錢
2020-11-15產品責任糾紛如何進行歸責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