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法律基礎
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的當事人在無先后履行順序時,一方在對方未對待給付以前,可拒絕履行自己債務之權。法律上設立同時履行抗辯權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護雙方當事人之間在利益關系上的公平。一方不履行自己所負義務而要求對方履行義務,在法律上看來是有悖于公平觀念的。同時履行抗辯權并不是法律上賦予提出抗辯的一方當事人借對方沒有履行合同給付義務,來免除自己應履行合同給付義務的權利,而是將對方履行合同給付義務作為自己履行合同給付義務的條件。因此,同時履行抗辯權在功能上是使對方向自己提出的履行請求權的效力延期發生,從而在性質上是一種延期履行的抗辯權。也就是說,如果對方當事人開始履行了他的給付義務,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效力就自行歸于消滅。
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法律性質在理論上有兩種觀點。一是交換請求權說,認為雙務合同的當事人僅享有以自己給付請求他方給付的權利,從而在訴訟上原告必須證明其本身已履行義務或無先給付義務。二是抗辯權說,認為雙務合同當事人的請求權是相互獨立,僅其實現因他方當事人行使抗辯而互相發生牽連而已。德國民法、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及通說均采抗辯權說,我國《合同法》第66條亦采此說。其主要理由是基于訴訟上的考慮,當原告請求被告履行其債務時,不必證明其本身已履行對待債務。抗辯權依其性質屬于形成權,而同時履行抗辯權屬于抗辯權中的一種,是一時的抗辯權或延時的抗辯權。因此,同時履行抗辯權依其性質應由當事人來行使,法院或仲裁機構不能依職權主動適用。被告必須主張法院才能審理,否則法院無審理義務。若被告缺席,又不提出抗辯,法院應判決被告敗訴。
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法理根據是雙務合同的牽連性,合同雙方在雙務合同中,一方的權利與另一方的義務之間具有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關系,給付與對待給付具有不可分離性。所謂雙務合同的牽連性,分為發生上的牽連性、存續上的牽連性和功能上的牽連性。發生上的牽連性,是指一方的給付與對方的對待給付在發生上相互牽連,即一方的給付義務不發生,對方的對待給付義務也不發生。存續上的牽連性,指雙務合同的一方當事人的債務因不可歸責于雙方當事人的事由,致不能履行時,債務人免給付義務,債權人亦免對待給付義務。功能上的牽連性,是指雙務合同的當事人所負給付與對方當事人的所負對待給付互為前提,一方不履行其義務,對方原則上也不履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交易哪些情況可追究中介責任
2021-03-06醫療事故有什么行政責任
2021-02-15如何保護照片版權
2020-12-19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的辦理流程有哪些
2021-01-12事業單位法律顧問費入什么科目
2021-01-04交通事故車輛扣押時間要多久
2021-01-21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辦
2020-12-12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的繼承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1-02-23怎么讓法官調解離婚
2020-12-26連帶責任進入執行程序需要多久時間
2021-01-09房屋裝修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17門面房出租合同范本
2020-11-14房產贈與給兩個人怎么繳稅
2020-12-30二手房已過戶能否按揭
2021-01-24房屋長期出租是一年一簽嗎
2020-12-01私自改離職證明違法嗎
2021-03-04集體合同中所說的補充保險和福利指的是什么
2021-02-28定期壽險的保險期限有多久,定期壽險適宜哪些人群
2021-01-17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不生效
2020-11-09可以取消外資保險公司高管終身在中國任職資格的情形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