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審判決后由于被告在十五日內上訴,其文書并未生效,二審判決后的法律文書是自送達之日起立即生效的,進入執行程序的前題是拒不履行生效的法律文書,因此應從二審判決生效日為收取遲延履行金的起始日期。
二、一審判決后十五日內如不上訴即視為一審法律文書生效,但二審判決內容是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所維持不僅是原判內容也應包括原判生效時間,因此應從一審判決依法應生效日的十日后作為收取遲延履行金的起點日期,否則象我所經歷二案:一審和二審之間的判決,一案歷時四個月,一案歷時九個月,那當事人起不吃虧太大且有失公平、公正之立法精神。
經上兩種觀點似乎都有道理,到底該如何收取遲延履行金請貴報予以答復。十萬火急!
答: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我不同意第二種觀點。雖然二審判決是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但是這種二審判決同樣是作出后即生效的終審判決,原判決會因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的上訴而不當然有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遲延履行金應當自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履行期間屆滿的次日起計算,所以也就是說,應當自二審判決后十日后作為收取遲延履行金的開始日期。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93條:“被執行人遲延履行的,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或遲延履行金自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履行期間屆滿的次日起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怎么辦
2021-02-08舉報無證駕駛會保密嗎
2021-02-15勞動仲裁雙倍工資輸了怎么辦
2021-01-16減資和股權變更能否同時做
2020-11-11三方協議只有兩方簽字是否成立
2021-02-11價格欺詐的消費者的賠償標準
2020-11-15離婚后孩子監護權變更法律怎么規定
2020-11-08交通肇事罪能判緩刑嗎
2020-11-21裁員補償扣掉五險一金嗎
2021-02-05派遣到其他公司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15新勞動法被辭退怎么賠償
2020-12-14企業退休養老金相關規定是什么
2020-11-09人事糾紛屬勞動糾紛嗎
2021-02-06三責險如何計算賠償金額
2020-11-15車輛出險保險索賠技巧
2020-11-11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二)
2021-02-11法院判賠精神損害,保險抗辯按序賠償
2020-12-24車主變更保險合同未改 保險公司不能免責
2020-12-19不計免賠特約條款如何使用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