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地產價格的飛快上漲,國家和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關于房地產價格調控的政策,導致首付比例提高、過戶條件嚴苛、貸款額度增加等多種原因,致使雙方已經簽訂的房地產買賣合同無法履行。給買賣雙方履行合同造成障礙,買家無法過戶,賣家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不愿意解除合同退還已付購房款,發生合同爭議。
那么,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
首先,房屋調控政策的變更并非當事人雙方可以預見的事實,也就談不上買家或賣家的過錯。雖然這是雙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政策的調整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
基于上述理由,在合同不能履行的情況下,雙方可以協議解除合同,買家可以要求賣家將收取的房款退還。
那么,是不是所有因為政策調整改變了交易條件的合同都可以解除呢?
不是的。必須根據合同的約定、履約的情況、價款的交付、結合具體規定判斷。
首先,需要結合合同的具體條款約定確定是否與政策調整沖突。如果合同約定政策調整沒有相沖突,或者沖突并不導致履行合同的實質障礙,合同可以繼續履行,要求解約方就要承擔違約責任。如果合同的約定于政策調整產生了實質的沖突,導致履行合同不能,或者繼續履行合同對一方明顯不公平,方可解除合同。
建議遇到這類問題,及時約見律師,從專業的角度根據具體的情況確定如何處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被動局面或經濟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