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上的保證人有哪些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保證人
廣義的講,保證人是對某項事務作出保證行為的人。再如債務等項的擔保方面,保證人是指具有代為清償票據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是非票據債務人對于出票人、背書人、承兌人作出保證行為的人。保證人與被保證人承擔同樣的責任。國家機關、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和職能部門不得為保證人,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需具備條件
但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應區別對待。保證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這就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且保證是一種單方的、義務性的合同,是代債務人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如果公民不具備一定的民事行為能力,又如何為債務人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因此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絕對不能擔任保證人的,因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識別能力和判斷能力上法律均不予認可。對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作為保證人與他人訂立保證合同的,可以依照《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效力待定合同的規定來處理,即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保證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因為“行為能力限制制度在保護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靜態安全的同時維護了交易安全,符合民法的公平原則”。而《擔保法》中應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擔任保證人為前提。
不承擔責任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
(1)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的;
(2)主合同債權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
(3)主合同債務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并且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欺詐、脅迫事實的。
如果債務人與保證人共同欺騙債權人,訂立主合同與保證合同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由保證人與債務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保證人是指具有代為清償票據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一般情況下如果借款人不歸還借款的,那么保證人就需要承擔責任,所以我們在成為保證人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好。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需要找律師咨詢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承擔了全部贍養費后能否追償
2021-02-09商號與商標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7新修訂的商標法主要修改了哪些內容
2021-02-10交通事故傷殘賠償可否另行訴訟
2021-02-20危害國家公共安全罪剝奪政治權利嗎
2021-01-30未經消防驗收房屋出租合同效力應怎樣認定
2021-03-21違反買賣合同效力當事人怎么認定
2021-02-28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不是要雙方到場簽字
2020-11-13車禍二人死亡應該賠償多少錢
2021-03-10為什么近年來中國夫妻離婚率在不斷的上升
2020-12-13夫妻個人財產,配偶和子女有居住權嗎
2021-03-03二婚不拿離婚證可以嗎
2020-11-16撫恤金就是工亡賠償嗎
2020-11-15物保無效人保對債務如何承擔
2020-12-02小產權房子能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08離婚時的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數額的確定
2021-03-06勞動保護的措施有哪些
2021-01-05企業不執行勞動調解協議怎么辦
2021-03-21保險人在賠償后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4保險保全業務流程是什么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