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返還財產的關系是一種回復原狀的責任形式,因而它不是一種過錯責任,不要求返還財產的當事人主觀上具有過錯,只要合同被確認無效,當事人因無效合同關系取得、占有了對方當事人的財產,這種取得因無合法根據,就應當承擔返還財產的責任。
2.返還財產,是以財產在法律上和事實上能夠返還為條件的,否則,就構成了《合同法》第58條所指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情形。“不能返還”財產,包括事實上不能返還和法律上不能返還兩種情況。事實上不能返還,主要指標的物滅失且無替代品,或者毀損嚴重無法修復,或者標的物屬專有技術、信息資料等無形財產,或者所給付的是各種勞務及物的使用等情形。法律上不能返還,是指財產已經轉移給善意第三人,善意第三人依法取得了該項財產所有權,根據善意取得制度,所有人無權向善意第三人要求返還財產。
3.《合同法》上所指的“沒有必要返還”,應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當事人互相協商后,認為原物雖存在,但采取不返還原物的方式于雙方并無損害,因而以保留各自取得的財產作為處理無效合同的一種方式。但這種保留方式,必須是在不違反現行法律、法規的情況下才可以采取。其次,原物雖存在,如果返還原物會加重當事人的經濟損失,造成資源浪費,不符合客觀經濟規律,則也屬于沒有必要返還的情形。如有的標的物為零部件,該零部件雖然存在,但已裝入整機。如返還原物,從整機上拆下,不僅使整機受損,零部件也受損。因此在具體處理此類無效合同時,如機械地照搬返還原物,則會擴大當事人的經濟損失,與市場經濟規律相悖。而只能在確認事實的基礎上采用折價補償作為“返還不能”和“沒有必要返還”的救濟措施。
總之,對“返還財產”的理解和處理,不能機械地、片面地、絕對化地理解為“返還原物”,由于《經濟合同法》對無效合同的處理只是籠統地規定返還財產的原則,而未以立法的形式將“不能返還”和“沒有必要返還”確定下來。因而在審判實踐中,較多的人將“返還財產”理解為返還原物。并以此作為處理無效合同普遍適用的原則。新的《合同法》雖明確了這一問題,但由于以往的習慣作法,部分審判人員,只要審理無效合同,原物存在的。只要審理無效合同,原物存在的,則總是采取先入為主地采取返還原物,造成有些案件的社會效果、經濟效益不盡人意。因此,在處理無效合同時,應注意糾正過去那種片面的做法,在充分尊重當事人雙方合意的基礎上,根據案件的性質和雙方當事人的實際情況,采取更為靈活、有效,既符合法律又有利于經濟效益的辦法,來消除因無效合同在當事人之間所產生的財產糾紛。
4.不法給付能否適用返還財產的原則。某甲與某乙均不是國家公務員,某甲想為其兒子謀得一份職業,某乙告知某甲可以為其兒子找到一份警察的工作,但在找工作過程中需要一筆活動經費。某甲遂將6萬元交付給某乙。不久,因某甲的兒子染上吸毒的不良嗜好,某甲感到其子不符合當警察的條件,遂要求某乙退還6萬元,而某乙則拒絕返還,并稱其中3萬元已交給他人,未舉證。此種情況某甲能否請求法院保護其要求返還6萬元的訴訟請求。從該案例,我們想到,某甲受不良社會風氣影響,其主觀愿望是企圖通過某乙用金錢替其兒子找一份工作,其給付6萬元的行為應屬不法給付,雙方之間的行為屬無效民事行為。對這種情況的處理,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本案某乙并未替某甲兒子找到工作,也未發現某乙另有什么違法犯罪行為,故某甲請求返還可以保護。如某乙用該款已經從事嚴重違法活動或已通過非法活動達到非法目的,則應予以追繳。如某乙有構成犯罪的嫌疑,還需另案追究其刑事責任。因此對不法給付請求返還關鍵看是否已通過嚴重違法行為達到非法目的,或雖未達到,但已付諸行動從事嚴重違法活動。如果是,則應予追繳,不予返還。否則,可適用返還原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醫療事故十級傷殘賠償標準
2021-02-20房屋贈與沒過戶,贈與人去世怎么辦?房屋歸受贈人還是繼承人?
2020-12-22定金未交付定金合同成立嗎
2021-01-07什么樣的遺囑不能更改
2020-12-24單位蓋的集資房是什么性質
2021-02-11深圳住房公積金提取預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2勞務派遣合同應該注意什么內容
2021-02-28公司給員工調崗,造成員工被迫辭職需要給經濟補償嗎
2020-12-29保證續保條款是什么
2021-02-09人身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1-03-06保險合同中經常被使用的有哪些條款
2020-11-15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有什么規定
2021-02-12少年摔了一跤死了 保險公司卻不肯賠付
2021-01-26傻子放火保險有的賠嗎
2021-02-12保險公司管理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22無責以買保險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0-12-04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3-01費差益
2020-11-29承包的土地可以建房嗎
2021-02-14土地轉讓協議究竟有沒有效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