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解除是指勞動合同有效成立以后,當具備一定條件時,因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關系消亡的法律行為。
勞動合同的解除包括法定解除、協商解除和約定解除。勞動者可以通過這3種方式解除勞動合同,但在實際操作中應當注意不同解除方式的條件和程序,避免因此引發勞動爭議。
一、法定解除
法定解除是指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出現法定解除合同情形,當事人有權解除合同。《勞動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依法解除合同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種:
勞動者行使辭職權時應注意兩點:一是如果勞動合同約定了違約金,或用人單位支付了培訓費等,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按約定承擔賠償責任;二是提前通知的日期要符合法律規定,否則用人單位可不同意解除勞動合同。
1、辭職權:《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勞動部辦公廳《關于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復函》規定:“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既是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無需征得用人單位的同意。超過30日,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辦理解除勞動合同的手續,用人單位應予以辦理。”
2、特別解除權:《勞動法》第3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一)在試用期內的;(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三)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5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并可支付賠償金:(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二)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三)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四)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五)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除了試用期內解除勞動合同以外,其它幾種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后,還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
勞動者行使特別解除權時應當注意兩點:一是法律雖然沒有明確勞動者在此情況下要書面通知用人單位,但為了避免勞動爭議,最好采用書面通知的形式;二是試用期內解除合同需要做好工作交接,避免因沒有交接造成損失,需要承擔相應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三權分立指哪三權
2021-02-01配音屬于表演者權嗎
2020-11-19商標無效宣告程序有哪些
2021-02-14行使留置權需要寫申請書嗎
2021-03-26遭受家庭暴力 應學會理性自救
2020-12-19交通事故上訴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23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民事訴訟是要刑事案件完結之后才能受理嗎
2021-02-20快退休可不可以辭退
2021-01-23家長把學生打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6離婚房產評估過程
2020-11-25五一勞動節幾天三薪
2020-12-19投保人主的需明消費存在什么問你題呢
2021-01-05人身意外險能稅前扣除嗎
2021-03-22交通意外責任如何劃分
2020-12-18保險合同的效力變更包括哪些
2020-12-19學生住院保險理賠嗎
2020-12-23遭綁架致死屬意外 可獲保險理賠
2021-03-14買車未索保險合同保險免賠后果自擔
2021-03-07鞍山3級地震,地震是否屬于財產險理賠范疇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