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九十七條除了規定當事人有權采取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外,還規定當事人“有權要求賠償損失”。而這里的“賠償損失”本身,其實就是承擔違約責任的一種方式,因為《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也就是說,“賠償損失”是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之一,而非與違約責任并行或者相互排斥的民事責任承擔方式。
而《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之后的第一百零八條至一百二十二條,都是對如何確定違約責任進行規定。其中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了確定損失賠償額的原則,即“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一般而言,在當事人之間沒有就違約金或者違約金計算方法作出約定的情況下,法官將依據該條規定確定損失賠償額。
除規定損失賠償額的確定原則外,《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還進一步規定,當事人之間可以約定違約金、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根據該規定可以明確的是:違約金與損失賠償額,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或者違約金計算方法,其實就是當事人事先對某一違約行為對守約方可能造成的損失賠償額作出的約定,這種約定符合《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或者違約金計算方法,是確定《合同法》第九十七條以及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的“賠償損失”的數額的事實依據。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合同解除后,守約方要求違約方按約定承擔違約責任,不僅不違反《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確定的原則,并且符合《合同法》關于違約責任的其他規定;上述案例的裁判理由不能成立。
根據履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所以,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也不表現為違約責任,而是一種民事責任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般醫療事故賠償幾萬
2021-01-25股權眾籌有什么作用
2021-02-28交通事故對方不處理怎么辦
2021-03-17緩刑期間能學駕駛嗎
2021-01-09定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2-16家庭暴力如何認定,家庭暴力的認定方法
2020-12-17商業銀行工作人員索取回扣造成損失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22哪類集資房能夠轉讓
2021-02-25第三方勞務派遣合法嗎
2020-11-10女職工產假時間如何保證,產假期間的工資如何保障
2020-12-11雇主責任險是什么意思
2021-03-22人保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0-11-23保險合同效力變更的內容是什么
2021-02-03保險合同為什么會終止
2020-12-01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有什么關系
2020-12-17患宮外孕不屬保險公司列舉式條款免責范圍
2020-11-25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交通事故訴訟是起訴司機還是保險公司呢
2020-11-20職工在工作中自殺身亡的,能認定為工傷嗎
2020-12-02公眾責任險條款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