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詐是侵權嗎
合同欺詐行為屬于侵權行為。合同欺詐行為人通過欺詐手段訂立合同,即使已履行,只能說明雙方存在合同關系,合同成立。但是,因為合同缺乏生效的條件,所以不發生法律效力。
一種觀點認為:這種合同行為是合同效力過錯行為,應當承擔效力過錯責任。“合同成立后因為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過錯致使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應承擔返還原物、折價補償、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
一種觀點認為:這種合同行為是一種締約過失行為,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合同無效所致的損失主要是合同訂立或履行中所遭受的損失,非侵害他人權利造成的損失,所以不應適用侵權行為的責任,只能根據締約過失來確立責任”。
一種觀點認為,這種合同行為是一種侵權行為,應當承擔侵權民事責任。“合同訂立和履行中的欺詐行為是一種民事侵權行為”。
關于效力過錯行為的觀點,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局限于合同成立、生效、履行的形式,缺乏對本質的考察。締約過失責任、違約責任、后合同責任、附隨義務的共同點,是違背承諾,背信棄義。如要約后擅自更改要約的內容,履行中違背合同約定的內容,后合同責任及附隨義務也是違背承諾或約定,或法律補缺性規定,它們不具有違法性以及合同欺詐行為的其它三個特點。關于締約過失行為觀點,筆者認為,締約過失作為我國《合同法》新納入的規范,強調的是要約、承諾?的法律拘束力。在訂立合同時,發出的要約、做出的承諾都是諾言,不得隨意而變更之,當事人擅自違背自己發出的要約和做出的承諾,致使信賴相對人因此無法達成合意、成立合同而受到的損害,當事人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它的本質是自食其言,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同樣不具有違法性。實際上,以欺詐行為訂立、履行的合同,因缺乏法律的支持,從成立時就無效。因此,不應與合同責任混為一談。
侵權行為,一般是指行為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人身,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合同欺詐行為具備侵權民事責任的主客觀要件。
從客觀要件看:
①有侵權損害事實。欺詐行為造成被欺詐人人身和財產的不利益,即不良后果和不良狀態。從錢財方面看,欺詐行為致使受害人對預期不利的規避由于決策失誤而無法實現,或因欺詐而決策失誤致使預期利益無法實現或不能全部實現。其本質是損害了受害人動態財產的保值性和增值性。從精神損失來看,欺詐行為致使被欺詐人自由意思表達受到干擾,其結果是使被欺詐人人格受到貶低,威信下降。
②欺詐行為具有違法性。即欺詐行為人作了法律不允許作的行為-破壞、干擾他人意思自由。
③欺詐行為是損害事實的原因。因為欺詐行為,才使受害人錢財方面不利益,精神上遭受損害。
從主觀要件看:合同欺詐行為是故意而為,
①表明行為人具有行為能力;
②表明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合同欺詐行為的侵權責任,主要方式有返還財產和賠償損害。第一,對于返還財產,可以由受害人主張,以有利于受害人為原則,決定是否返還,實現減少受害人“財產的損失和浪費”?的目標。第二,對由于欺詐行為使受害人對預期不利的規避決策失誤致使規避沒有實現,或因欺詐而決策失誤致使預期利益無法實現或不能全部實現的,應當賠償損失。第三,對受害人的精神損害應適當損償。按照民事協商原則和調解原則,這種責任制度將使受害人的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同時體現了法律的威嚴。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正常情況下,如果是進行合同欺詐的話,這個時候是會構成侵權的,合同欺詐會對當事人的財產產生一定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如果被他人詐騙了,應該及時報警。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終審判決維持原判怎么執行
2020-12-01表見代理的法律規定主要有什么
2021-02-01什么是非婚生子女?怎樣保護非婚生子女
2020-11-21撫養費不給會判刑嗎
2021-02-092020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3-02死緩一審中院管轄嗎
2021-03-24建設工程合同中要怎么約定仲裁條款
2021-02-09交通事故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2-25上海離職補償金標準最長補償多少月
2020-11-26一方死亡了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0-12-06工傷贍養費老人可以領多久
2021-03-13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監事會對什么事項進行監督
2021-01-19合同糾紛勝訴后不執行怎么辦
2021-03-23業主不交物業費被起訴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1-27勞動合同期限規定
2021-01-22裁員補償扣掉五險一金嗎
2021-02-05什么是勞動合同變更
2021-03-20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二)
2021-01-15農民工意外死亡最少獲賠額為多少?
2021-02-26補繳社會保險是否屬于勞動糾紛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