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本合同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給對方造成人身傷害;(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對方造成經濟損失的。”合同法中規定了法定無效條款,所謂免責條款是指合同雙方在合同中約定免除或限制一方或雙方未來責任的條款。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有大量的免責條款,可以概括為以下四種:第一,所有免責條款。根據這一條款,未來的受害者將向未來的責任人放棄所有賠償要求。第二個是部分豁免條款。根據本條款規定,受害人同意接受以特定方式計算且不超過一定金額的有限賠償。第三項是時限豁免條款,規定受害人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提出自己的請求,在限定的時間內不再有要求賠償的權利。第四,通過免責條款,當事人約定在將來發生損害時向受害人支付一定數額的賠償金,即免責條款。一般來說,免責條款是合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應當遵循合同自由原則。但是,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特別是弱勢合同當事人的利益、社會秩序和良好習慣,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三條明確規定,合同中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1對另一方造成人身傷害的免責條款無效。在訂立或者履行合同過程中,一方對另一方造成人身傷害的,應當構成侵權責任。“禁止免除人身傷害侵權責任是各國立法和實踐的一貫立場。”中國的合同法也不例外。對對方造成人身傷害的豁免協議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患者手術前,醫院要求其家屬簽署“醫院不承擔一切后果”的保證書;勞動合同規定了“工傷不負責任”等。事實上,中國司法實踐中早已確立了一條法律原則:人身傷害侵權免責條款是絕對無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這個問題的答復中指出,勞動合同應當嚴格執行《勞動保護法》的有關規定“經研究,認為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了對勞動者實施勞動保護,這是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張學珍、徐光球作為用人單位,應當依法為勞動者提供勞動保護,但他們在就業登記表中表明,他們對工傷不負責任。”。這種行為不僅不符合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而且嚴重違反了社會主義公德。應當是無效的民事行為
應當指出,從免責條款“給對方造成人身傷害”的無效性來看,無論行為人是故意還是過失,都不能免除責任,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無效。免責條款的效力是根據過錯的程度來確定的,各國民法都采用了這一原則。例如,《德國民法典》第276條第2款規定,“不得事先免除債務人因故意行為而承擔的責任”。《瑞士債務關系法》第100條第1款規定:“如果事先同意免除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責任,則該責任無效。”中國臺灣地區《民法》第222條規定:“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不得預先免除。”中國《合同法》第53條對此也有明確規定。
以上是小編為您編寫的相關知識。我相信通過以上知識你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如果您仍然遇到任何更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您登錄Luba進行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沒有公攤遇到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09交通事故案件訴訟保全是否可以扣押
2021-03-12侵犯商標權10萬法院會怎么判
2021-03-01代加工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2021-02-19交通事故認定書制定期限是多久
2020-12-13支票及支票怎么填寫
2021-02-14破產債權申報有哪些規則
2021-01-27購房解約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1-03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的適用情形
2021-02-16合同欺詐要怎么賠償
2021-03-19受賄刑事申訴狀模板
2021-01-28單位集資房屬于什么類型的房子
2021-02-08經濟補償金和經濟賠償金有什么不一樣
2020-12-23保險公司有哪些重點問題
2020-12-082020最新人身保險新傷殘標準是什么
2021-01-09我國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有哪些?
2020-12-19去交警隊處理事故要叫保險公司的人嗎
2021-02-15開車碰到人保險怎么賠
2021-03-13車禍后的賠償是不是保險公司決定的
2021-03-08保險公司財產損害賠償答辯狀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