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35條規定,當事人以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合同自雙方簽字或者蓋章時成立。就當事人而言,他們不過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自然人訂立合同時,一般由訂立合同的自然人簽名或者蓋章;法人和其他組織簽訂的合同,一般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人簽署或者加蓋單位公章。中國的《合同法》沒有明確規定法人和其他組織應涵蓋哪些章節。實際上,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公章有很多種,包括合同專用章、財務專用章、行政章和各部門公章。一般來說,合同專用章和行政章都可以用作合同印章。財務專用章和各部門公章的有效性取決于具體情況。只要證明了欠款(企業間的會計報表)等財務問題,財務印章也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合同法》第23條規定,簽字或蓋章是一種選擇性關系,即簽字、蓋章或兩者兼而有之。這三種情況對合同的成立具有相同的意義。在實際簽訂合同時,人們往往會注意印章的作用和意義。有些人甚至認為印章比簽名更重要。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解。印章(即印章)的使用等于印章所有人(即印章的名義上的人)的簽名,印章的有效性等于簽名的有效性。印章之所以具有證明功能,是因為印章可以代替、反復代替簽名,有時還具有省力的效果。由于印章容易偽造,且印章的名義所有人(即印章上注明姓名或名稱的印章所有人)容易與實際控制人分離,因此印章的證明力基本上低于簽名的證明力。在交易活動中,我們應該更加關注簽名,因為簽名和簽名人之間的聯系的確定性遠遠大于印章和印章的名義人之間的聯系。只要對方當面簽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可以在相當程度上保證其在公章和合同專用章使用上的簽字有效性和證據,“……企業法人憑《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可以加蓋公章、開立銀行賬戶、簽訂合同、開展經營活動。”這里出現了“公章”字樣。中國的實際情況是,企業法人取得營業執照后,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刻三個公章并備案:公章、合同專用章、財務專用章。一般來說,這些企業印章代表企業所有或某些方面的意愿,具有法律效力,但一般用途不同。公章是使用最多的,但不能用于銀行和其他貨幣業務。合同章用于簽署商業合同,公章用于其他合同。公章還可以簽署商業合同
公章和合同專用章的使用
公章在所有印章中具有最高的效力,是法人權利的象征。除非法律另有規定(如發票印章),公章可以代表法人的意愿,簽署具有較高法律效力的合同和其他法律文件。公章可用于以公司名義發送的所有信件、公文、合同、介紹信、證書或其他公司材料
合同專用章,用于公司與他人簽訂合同時使用。在簽訂合同的范圍內代表公司,公司應承擔由此產生的權利和義務;在實際工作中,可以用公章代替合同專用章
至于合同專用章和公章的效力,在使用過程和司法實踐中實際上是相同的,對合同和協議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嫌經濟犯罪若干問題的規定》(發審[1998]7號)第四條證實了這一點。“個人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或者加蓋公章的空白合同,以借出單位名義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產用于個人占有、使用、處分或者其他犯罪活動,給對方造成經濟損失,構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借款人的刑事責任外,業務介紹書、合同專用章或者加蓋公章的空白合同單位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因此,法人合同專用章和公章在簽訂合同時均有效,且公章不影響合同的效力
當然,一些企業規定,出于客戶的需要,在簽訂商務合同時只使用合同專用章內部管理。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但這并不影響企業公章在對方通信中的法律效力
公章、財務章和發票專用章的使用
公章是使用最廣泛的,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不能使用。一是銀行結算等與資金有關的業務,必須使用財務印章;二是發票上不能蓋公章。《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開具發票時,應當按照規定的期限和順序,一次如實、一欄如實開具,并加蓋單位財務章或發票專用章”。再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五條也作了規定“單位和個人開具發票時,必須按編號順序填寫發票,填寫項目齊全,內容真實,字跡清楚,一次復印打印,內容完全一致,發票復印件和扣款復印件必須加蓋公司財務印章e單位或發票專用章。“
上述規定還明確規定,在發票上加蓋財務印章或發票專用章符合法律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情如何申請房屋減租
2020-11-19房產糾紛如何正確維權
2021-02-23企業法律顧問能否代理訴訟
2020-12-17同居被家暴怎么辦
2021-02-07農村家庭贍養協議怎樣寫
2020-11-08在什么情況下與員工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23勞務分包合同屬于什么法律關系
2021-01-29實習期結束才簽合同嗎
2021-02-09單獨的航班意外險不包括航班延誤責任
2020-11-21雇主責任險保險合同
2020-12-15什么人可以不繳納失業保險費
2020-12-11疲勞駕駛保險賠償嗎
2021-01-30瑕疵保險憑證的效力如何
2021-02-08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2-08發生事故后如何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1-25超載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掛靠車輛如何投保
2021-03-18保險受益權相關法律問題探析
2021-02-02遞延年金 DeferredAnnuity
2021-03-25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性質是什么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