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生效前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8條規定,如果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后作出承諾,除非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承諾有效,否則為新要約。本條是關于延遲承諾的規定。驗收應在驗收期內完成。超過有效接受期后,要約無效。對無效要約作出的承諾不具有承諾的效力,應當視為新要約。如果該承諾明顯逾期且明顯超過合理期限,則該承諾當然不能生效
民法第486條(2021年1月1日生效)和#13;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作出承諾,或者在承諾期限內作出承諾,按照正常情況不能及時到達要約人的,為新要約;然而,除非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承諾有效
,否則有許多承諾難以判斷是否在合理期限內發出。判例法認為,如果受要約人有理由相信其承諾是在合理期限內作出的,要約人應當根據誠實信用原則接受該承諾。如果根據其理由認為承諾逾期且不愿意接受承諾,他必須及時將此意向通知受要約人,否則承諾有效,合同成立。
如果要約人接受逾期的承諾,當逾期承諾到達要約人時,而不是當要約人通知受要約人其認為逾期承諾有效時,合同被視為成立。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作出承諾,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承諾有效的,承諾有效。此外,本條中的“承諾期”不僅指要約人在要約中規定的承諾期,但也適用于根據實際需要推斷出的合理接受期,而不包括要約人規定的接受期。
相關知識:
延遲接受的概念是指受要約人在接受期之后到達要約人的接受。延遲承諾沒有影響
延遲承諾和遲到之間的差異
1。延遲承諾和遲到之間區別的關鍵在于是否在承諾期內做出。如果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之后作出承諾,則延遲的承諾應視為新的要約,除非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承諾有效。承諾遲延是指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內發出承諾,并根據通常情況及時到達要約人。但因其他原因到達要約人時超過承諾期限的,為逾期承諾。除非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由于承諾超過期限而不接受承諾,否則逾期承諾是有效的承諾
對于那些不理解這個問題的人,閱讀本文后就會清楚。在實踐中,這也是一個相對容易的情況,我們需要有相關的理解。當然,為了更好地履行承諾,我們需要了解這方面的許多常識。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咨詢魯巴的專業律師。co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面部輕傷二級賠償標準
2021-01-24監察機關調查過程中,被調查人死亡如何處理
2020-11-29共同保證是指什么
2021-03-24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1-01-15不給撫養費怎么強制執行,法院強制執行措施有哪些
2021-03-24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案件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22教師被開除可否提起行政訴訟
2020-11-29老人去世后房產繼承交稅嗎
2021-02-06已簽訂的勞動合同能變更嗎
2021-01-03保險公司賺錢問題的方法有什么
2021-02-02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什么業務
2021-02-25在公司上班十年沒上保險怎么賠償
2020-12-14律師操作保險業務過程中法律適用的疑難問題
2020-12-05車險理賠:體現服務的窗口
2021-02-04林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2021-02-16土地轉包合同怎么寫
2021-03-24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依照“城市”還是“農村”
2020-12-14商鋪拆遷,拆遷補償協議應該跟誰簽訂
2021-02-07拆遷房房產證如何改名字
2020-11-25上海市城市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有哪些內容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