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第九十九條人民法院應當在審判前的準備階段確定當事人的舉證期限。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經人民法院批準。
人民法院應當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15日,第二審案件,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后提供新證據的,當事人申請提供反駁證據或者糾正證據來源、形式缺陷的,人民法院可以自行決定,重新確定不受前款規定限制的舉證期限。
解釋規定,人民法院確定的普通第一審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15天,第二審案件提供新證據的期限不得少于十日。人民法院以前確定的普通第一審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第二審案件沒有舉證期限。提供新證據的,除在人民法院規定的期限內不得提出開庭外,其他舊的規定應當在開庭前或者開庭期間提出。同時,《解釋》規定,在縮短法院在審前準備階段規定的舉證時限的同時,也為當事人提供了事后提供反駁證據或補充、更正證據的機會;它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簡單規定法院規定的舉證時限不得少于30天,這更符合民事訴訟實踐的要求,在訴訟中提供證據時,雙方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當事人應當查閱與本案有關的法律文件,確定誰應當承擔舉證責任,是否需要提供證據,是否存在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如果你應該提供證據,你必須盡力找到對你有利的證據。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必須真實合法。一是真實,要求當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編造、偽造證據,不得教唆、賄賂、脅迫他人作偽證,以贏得訴訟。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們不僅注定要輸掉官司,而且如果情節嚴重,他們還會遭受“官司”。二是合法性,主要強調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收集證據的手段應當合法。抓住證據的中心。在訴訟中,當事人不應無目的、無限制地向法院提供證據,而應緊緊圍繞自己的主張和陳述的事實提供證據,這是證據的中心。如果你偏離這個中心,就會適得其反,而且越急越慢。及時向法庭提交證據。當事人有充分確鑿的證據,但如果不向法院提交,證據將毫無意義。什么時候提交法院是合適的?在中國,提交證據沒有時間限制。因此,原則上,證據可以在起訴或辯護期間、開庭前和開庭期間,甚至在二審審判期間提交。但是,為了提高訴訟效率,當事人最好在法庭前交換證據,這不僅有利于當事人提前準備,也有利于法庭迅速結案。利用審判前審查起訴書或答辯書的機會,審查對方提供的證據,判斷證據的客觀性、相關性和合法性,為了在庭審的質證過程中發揮主動性
民事訴訟一審舉證期限法律規定的相關知識如下。如果你不想在民事訴訟中失去相關的經濟賠償,你必須能夠遵守相關的法律規定。我不明白民事訴訟一審的舉證時限。如果我需要律師的幫助,我可以在線咨詢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鑒定可以作為處罰依據嗎
2021-03-06行政法制監督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2020-12-02民事糾紛打官司步驟有哪些
2020-12-09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的前提是什么
2020-11-11營業執照年審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1擔保法是如何規定保證人追償權的
2020-11-28房產抵押程序
2020-12-26補充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4治安案件人跑了怎么辦
2020-12-03勞動仲裁訴訟到法院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3交通意外險理賠時需注意什么
2021-02-12飛機行李延誤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1飛機延誤多少時間賠償
2021-02-21貨物運輸保險單種類介紹有哪些
2021-01-26解除航程保險合同的限制條件是什么
2020-11-10保險免責條款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2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3-18無證駕駛人致人受傷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26保險銷售行為現場應當同步錄音錄像嗎
2020-12-16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是怎樣的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