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合同履行不當是實現合同利益的關鍵因素。對于合同而言,合同履行中包含的因素包括時間(期限)、地點、標的物、具體身份要求等。對于不同的合同,這些因素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如果特定因素是債權人實現合同利益的關鍵,且不可替代,則可以認定為合同的關鍵因素。只有當違約行為包含實現合同的關鍵因素時,才能被視為構成根本違約。其次,如果繼續履行合同造成的社會財富損失小于終止合同造成的社會財富損失,當無法確定是否違反了合同的關鍵因素時,不應將其視為根本違約。從當事人角度看,合同是為了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的,從社會角度看,是為了優化社會資源的配置。因此,對具體合同的違約是否采取根本違約的嚴厲制裁,主要取決于實現合同利益的關鍵因素是否受到了侵犯。當無法判斷時,應從是否有利于社會利益最大化來判斷是否為根本違約。如果本合同因違約而終止,且給違約方造成的損失遠遠大于非違約方因終止而可獲得的利益,則本合同不應視為構成根本違約,而應繼續履行。同時,違約方應賠償守約方,以平衡雙方利益,實現合同利益的最大化。當然,只有在無法確定合同的關鍵因素是否被違反時,才能采用這種處理方法
本案是以植樹為標的的工程合同。合同的目的是獲得約定的樹木。在這種關系中,樹木的成活率、樹木的品種和樹種的數量是合同中最關鍵的因素,被告沒有違反這些關鍵因素。雖然被告為原告種植的一些樹木在胸徑和分叉方面與合同不一致,但差異不大,在屬性上與雙方約定相差甚遠(如約定的胸徑為大樹,種植的樹為小樹,構成樹木屬性偏離雙方約定)。此外,無論原告將來是綠化還是出售樹木,雖然部分樹木胸徑的差異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原告的利益,但不會導致原告訂立合同目的的失敗。因此,被告并未從根本上違反合同,就違約處理而言,雙方之間的合同應繼續履行,中國合同法第九十七條明確規定:“合同終止后,合同已經履行的,根據合同的履行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賠償,采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換言之,即使在根本違反合同的情況下,恢復原狀也不總是適用的。在正常情況下,恢復原狀將使標的物的經濟價值發生重大損害,或者因恢復原狀行為給合同一方造成的損失遠遠大于另一方帶來的利益的,應當考慮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簡單地恢復原狀,就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樹木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搬遷不僅成本高,而且風險大。因此,從節約社會資源的角度來看,不適宜砍伐2000棵以上的樹木,但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應采取被告向原告賠償或降低合同價格的方式來解決雙方的糾紛
,歡迎他們參加有關盧巴的法律咨詢。co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標志設計的程序包括什么
2020-12-17代書遺囑有效的條件
2021-02-04二手房過戶給小孩后房子拆遷怎么辦
2020-12-31買集資房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12個人產權的住房能否被強制拆遷
2021-01-16返聘合同續簽再解除有什么條件
2021-01-16國家規定關于試用期工資標準是什么
2021-01-04應屆生實習期簽什么合同
2021-03-03懷孕期間可以要求調崗位嗎
2021-01-03對工傷認定不服可申請仲裁嗎
2021-02-11未取得駕照簽訂機動車意外險合同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5團體意外險期限是多久
2021-03-02解除保險合同通知書怎么寫
2021-01-11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6辦理機動車理賠注意什么
2021-03-19保險代理人跑了如何要回保險費
2021-03-23被忽悠買了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20什么是保險公估人及認定標準
2021-03-19公眾責任險稅前扣除
2021-01-07簽了協議但一直沒拿到拆遷補償,村民沒有搬走便是釘子戶了嗎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