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終止具有追溯效力,這意味著合同的終止使合同關系追溯消失,就好像合同從一開始就沒有建立一樣。合同的終止不具有追溯效力,即合同的終止只會破壞未來的合同關系,終止前的合同關系仍然有效。我國法律對合同終止是否具有溯及力沒有明確、系統的規定,我國一般理論認為合同終止不具有溯及力。事實上,在協議終止的情況下,是否具有追溯效力原則上取決于雙方的協議。沒有約定的,由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原則上,因客觀原因不履行合同而終止合同的,不具有追溯效力。違約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需要詳細分析
要確定違約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至少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必須與違約解除的立法目的相一致。本次撤銷的立法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周到地保護守約方的合法權益,制裁違約方,有利于獲得最佳的宏觀經濟利益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第二,滿足終止合同性質和類型的要求。因此,對違約終止是否具有追溯效力的分析如下:
(1)非持續性合同的終止原則上具有追溯效力
所謂非持續性合同是指一次性履行的合同。就非連續性合同的性質而言,合同解除后可以恢復原狀,即履行的付款可以返還給付款人。恢復原狀是解除溯及力的效力和標志。作為解除的標的,不連續合同為解除的溯及力提供了可能。這種可能性能否成為現實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主要取決于違約的法律性質。違約解除是對違約方的制裁,是一種特殊的違約責任,是守約方的救濟。違約解除具有溯及力,這與此性質相一致
首先,當守約方履行其債務時,違約解除具有溯及力,這對守約方有利。追溯解散具有恢復原狀的效力,恢復原狀的義務發生在當事各方履行部分或全部義務時。該義務的目的是恢復付款的原始狀態,其范圍應以付款人在履行時支付的價值為基礎。不詢問接收者是否從中受益。因此,當守約方已部分或全部履行其債務時,恢復原狀顯然可以保證其數量上的全部返還。即使違約方獲得的款項已減少或完全丟失,也不免除返還義務。更重要的是,違約解除具有溯及力,在返還和支付的效力方面也有利于守約方。由于我國法律不承認物權行為的獨立性和無因性理論,合同標的物所有權轉移的效力直接取決于債權合同的效力,而不是物權合同的效力。這樣,違約的解除具有追溯效力,因此,支付對象的所有重量都屬于付款人,付款人可以根據所有權要求返還。由于所有權的效力優先于普通債權的效力,當收款人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幾個共存的債權時,付款人最有可能獲得受償對象的返還。在這里,付款人是守約方。如果違約解除不具有溯及力,則不能對守約方提供周到的保護。原因是,當沒有追溯效力時,只有返還不當得利的義務發生。不當得利的返還通常僅限于接收者的現有利益。如果收款人獲得的款項因事故減少或不再存在,則收款人不承擔返還義務。此外,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只是一項普通債權。當違約方(收款方)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多個并存的債權時,守約方(付款人)可能無法實際獲得全額還款
因為違約方已履行債務但違約,基本上屬于不完全履行,主要表現為定性不完全、標的物瑕疵等。在這種情況下,守約方將瑕疵標的物返還違約方是有利的。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追溯終止合同。原因是,當沒有追溯效力時,只有返還不當得利的義務發生。不當得利的計算通常采用差額計算法,即違約方與非違約方之間的數量差額。這樣,當雙方履行義務時,僅返還兩次付款之間的數量差異,而不是返還所有兩次付款。換言之,守約方可能仍然必須繼續接收缺陷對象,這對他沒有任何用處。只有當違約終止具有追溯效力時,守約方才能根據恢復原狀制度將收到的瑕疵標的物返還給違約方。第三,當雙方已履行部分或全部合同,且任何一方均不愿意返還款項時,解除違約具有追溯效力,并不妨礙當事人的要求得到滿足。從本質上講,恢復原狀的效力發生在撤銷具有追溯力的情況下,恢復原狀意味著雙方當事人的付款應分別返還,盡管雙方當事人都不愿意以這種方式解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建議允許當事人放棄返還財產的請求權,主張返還不當得利的請求權,而不是單獨返還款項,而是返還兩次支付之間的數量差額,當違約終止具有追溯效力時,增加的返還費用應由違約方承擔,且不損害守約方。《民法通則》第115條規定,合同的終止不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換句話說,守約方主張終止合同時,仍有權要求違約方承擔賠償責任。當合同終止具有溯及力時,守約方因返還款項而發生的費用屬于違約造成的損失的一部分,應由違約方賠償。
第五,違約解除具有溯及力,這對于獲得最佳宏觀經濟效益的利弊較少。在中國,要看法律制度或法理是否存在,就必須考慮它是否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益的應該被承認,有害的應該被拒絕或限制。違約解除具有溯及力,基本上屬于前者。首先,如果收款人不將不需要的款項退還給付款人,仍然不會產生經濟效益。第二,當雙方都不愿意返還款項時,可以通過放棄返還全部財產的請求權而得到自己想要的,這為標的物的有效利用和創造使用價值提供了前提,連續合同的終止不具有追溯效力。所謂連續合同,是指必須在一定的連續時間內完成履行的合同,而不是一次性或一次性完成的合同,如租賃合同、倉儲合同等,etc
租賃、借款和消費貸款等持續合同的目的是使用和賺取標的物。受讓人已經享有的標的物利益,不得返還或者恢復原狀。無論這些合同的終止是否具有追溯效力,付款人只能要求對方返還相應的價款。當雙方支付相應款項時,追溯效力將不會使雙方受益,除非增加不必要的曲折。因此,最好規定這些合同的終止不具有追溯效力,除非雙方同意相反
除上述原因外,委托合同的解除主要不具有追溯效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好意提供者是否需要承擔侵權責任
2021-03-03政府法律顧問團成立的議程
2021-03-11有抵押物還能保全其他財產嗎
2020-11-19如何處理非機動車交通事故
2020-12-08如何區分票據無效和票據變造
2020-12-25共同過失犯罪的范圍與要件
2021-01-17夫妻共同財產和夫妻個人財產的界定
2021-02-28建筑工傷的勞動關系在停工留薪期間可以解除嗎
2021-01-31如何認定挪用公款
2020-11-21圈地種菜侵占公共綠地違法嗎
2021-03-05員工的試用期工資是多少
2020-11-10證明勞動關系方面的證據有哪些?
2020-11-30護士實習期間犯了錯誤誰來承擔
2021-03-15離婚訴訟中人壽保險的價值怎樣確定
2021-02-06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是什么
2021-02-20飛機買延誤險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飛機延誤的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0小額人身保險的金額是多少
2021-01-31保險公司應當賠償交通事故中自費藥品費用
2021-02-05車子被撞是理賠中心定損還是保險公司定損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