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同欺詐的含義和特征合同欺詐是以訂立合同為手段,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公私財產進行欺詐的行為。根據其性質的不同,合同欺詐可分為民事欺詐和刑事欺詐(I)合同民事欺詐的含義和特征:
合同民事欺詐是指一方故意告知另一方虛假情況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的民事欺詐,誘使另一方當事人錯誤地表達意思,從而達到訂立合同的目的。這種欺詐不僅是民事欺詐的主要形式,而且是民事活動中常見且數量最多的一種。因此,合同民事欺詐除了具有一般民事欺詐的特征外,還具有自身的特征:
1。欺詐是欺詐方在經濟合同訂立過程中進行的欺詐行為,表現為欺騙或虛假要約,誘使對方訂立合同,并采取欺詐手段達到簽訂合同的目的,這是合同欺詐的最重要特征。欺詐的客觀表現是欺詐方對合同的主要條款或關鍵事實作了虛假介紹,使另一方當事人發生錯誤,作出錯誤的承諾并與其訂立合同。換句話說,欺詐手段在客觀上確實對合同的訂立起到了作用。欺詐方以欺詐手段誘使另一方簽訂合同,實質上是為了使已簽訂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并通過雙方履行欺詐合同獲得非法利益。在欺詐過程中以及與欺詐方簽訂欺詐合同時,欺詐方通常具有一定的實際履行能力,并通過履行欺詐合同項下的某些義務從欺詐方獲得非法利益。合同民事欺詐的法律后果。我國《合同法》規定,以欺詐手段簽訂的合同無效。本合同確認無效后,自訂立之日起不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之間已經確立的權利義務無效。合同未履行的,不予履行;如果正在履行,應立即終止履行。合同中涉及的財產應以三種方式處理:返還財產、賠償損失和返還國庫(二)合同刑事欺詐的含義和特征,也稱為利用合同進行欺詐罪。指欺詐人沒有履行合同的誠意或能力,無償非法占有他人財產,利用合同作為欺詐手段,誘使他人犯錯,與他人簽訂合同,根據合同規定或雙方協議,“自愿”移交大量財產。利用合同詐騙罪是詐騙罪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已成為我國一種極其突出和重要的犯罪形式。由于手段的特殊性,詐騙罪既有一般詐騙罪的特點,又有自身的一些特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孩子由父親扶養,母親還是監護人嗎
2020-11-08成為獨立董事需滿足哪些條件
2021-02-06幾年的交通事故還能重新訴訟嗎
2021-03-01怎樣打離婚官司,律師怎樣協助調解離婚
2021-03-17刑事賠償計算標準
2020-11-21在執行協議上確實還不上債怎么辦
2020-12-09擔保合同都是怎么擔保的
2020-11-17辦理抵押需要扣留房產證嗎
2021-01-14勞動關系申請工傷要多久出結果
2021-02-28企業能否對裁員經濟補償金設定條件
2021-03-23合同期間公司調動崗位不服從可以得到幾倍賠償
2021-03-22拖欠農民工工資之后的經濟怎么補償
2020-11-15財物被他人毀壞后后可否要求他人和保險公司都賠償
2020-12-08保險公司報備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1-29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夫妻離婚時是否能分
2021-03-19保險合同變更的要件有哪些
2021-01-03保險合同的補償性要如何體現
2021-03-09海上保險合同的內容和包含的事項(很具體)
2021-03-10公務員被辭退是否可以領失業保險金
2021-01-19輕傷后精神損失怎么理賠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