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詐的定義
合同欺詐是指在簽訂和履行合同的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大量詐騙對方財產的行為 (二)客觀要件 本罪客觀上表明行為人編造事實,在簽訂或履行合同過程中隱瞞事實真相,騙取對方大量財產 此處的虛構事實是指行為人捏造不存在的事實,以欺騙被害人的信任,主要表現為:偽造訂立合同所必需的身份;盜竊、詐騙、偽造、變造簽訂合同所需的法律文件和文件,制造“法律身份”、“履約能力”的假象;不存在的虛構的基本事實;虛構的不存在的合同標的等 隱瞞事實,是指行為人對被害人隱瞞客觀的基本事實。其主要表現為:隱瞞不可能履行合同的事實,隱瞞不履行合同的犯罪意圖;在合同中隱瞞他有義務通知另一方的其他事實有以下五種形式: 1。以虛構單位的名義或以他人的名義簽訂合同。使用偽造、變造或無效的票據或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進行擔保。如果他們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他們可以通過先履行或部分履行小型合同來欺騙另一方繼續簽署和履行合同。收到對方支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擔保財產后逃逸。(三)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包括自然人和單位 在司法實踐中,應當注意區分自然人合同詐騙和單位合同詐騙。以下情況屬于個人以單位名義進行的合同欺詐: 1。個人以違法犯罪活動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合同詐騙的,或者在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后,其主要活動是實施合同詐騙罪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出租給個人經營的企業,承租人以企業名義進行欺詐的,認定為個人欺詐。國有或集體企業為個人提供營業執照,稱為集體但實際上是個人,且企業人員以企業名義進行合同欺詐的,應視為個人欺詐。如果沒有資金、場地和員工的名義袋公司利用合同進行欺詐,則應視為個人欺詐。關聯企業提供營業執照,關聯人員募集資金、獨立經營、自行承擔風險的,在實踐中認定合同欺詐為個人欺詐 ,“我們應該注意從單位犯罪的犯罪意志的完整性和利益歸屬的群體性來把握是個人合同詐騙還是單位合同詐騙,而且在這兩點中,利益歸屬的群體性應當優先” (一)合同詐騙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 在判斷行為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時,我們不僅要看行為人是否符合刑法第224條規定的行為類型,還有犯罪人是否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由此可見,非法占有目的的存在是認定合同詐騙罪的關鍵,偵查機關在司法實踐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認定行為人的“非法占有”主觀故意。因此,全面調查犯罪人的客觀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是否有能力履行合同。行為人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是否存在欺詐行為。簽署合同后,行為人是否實際履行了合同。處置行為人獲得的財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履行不能是無效合同嗎
2020-11-16涉外離婚子女撫養問題
2021-02-02國家賠償應當向誰申請
2021-01-25不服專利復審決定的具體救濟怎么做
2021-01-10侵犯商標權10萬法院會怎么判
2021-03-01票據貼現與票據承兌的區別
2020-12-03離婚后撫養費標準
2021-02-09單位強令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怎么辦
2021-01-26村集資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07內退職工是否屬于退休職工
2020-12-19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1-03飛機延誤賠償險標準
2021-03-21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保險合同何時成立和生效
2021-03-08如何進行保險理賠程序,保險理賠時效又是幾年
2020-12-04交通事故受害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28保險要有電子版合同嗎
2020-12-06無證駕車所致財損保險會不會賠
2020-12-13車禍致殘的理賠項目有哪些
2021-03-11保險合同的變更內容包括了哪些權利和義務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