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詐是指在合同簽訂和履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捏造事實、隱瞞事實、設置陷阱等手段,騙取對方財產的行為。欺詐意圖是指知道自己的陳述是虛假的,會導致對方產生錯誤的理解,并希望或沉溺于這種結果的發生。欺詐故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陳述虛假事實的故意;第二種是誘使他人錯誤理解的意圖。在現實生活中,陳述錯誤事實并不罕見。根據行為人的動機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行為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構成欺詐的主觀要件;第二類是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行為人認為所陳述的錯誤事實是真實的,即他無意主觀陳述錯誤事實,此時不構成欺詐的主觀要件。然而,要區分行為人是否有陳述錯誤事實的意圖并不容易。這主要是從行為人的行為動機、知識和經驗以及其客觀環境來確定的。(2)欺詐者實施了欺詐。欺詐行為是指欺詐者故意陳述錯誤事實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他人陷入錯誤理解的行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和故意隱瞞真相是欺詐的兩個方面。故意陳述錯誤事實的行為,如將假冒偽劣商品描述為優質低價。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的行為,是指行為人有義務將真實情況告知對方,而故意不告知對方。沉默是否構成欺詐?大多數國家的法律規定,當行為人有義務不加解釋地解釋真實情況并保持沉默時,即構成欺詐。中國法律關于沉默是否構成欺詐的規定與上述規定類似。如《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八條規定,銷售不具備產品應有使用性能的產品,應當事先向消費者或者用戶說明,否則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項規定表明,在有義務解釋時保持沉默構成欺詐。此外,根據誠實信用原則有義務解釋的人不能保持沉默。
(3)受騙人因欺詐而犯錯。所謂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缺乏了解等重要情況。要構成欺詐,欺詐者的錯誤理解和欺詐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換言之,如果欺詐方簽訂了合同,則欺詐方提供的虛假信息必須與合同內容密切相關,由于欺詐方提供的虛假信息,欺詐方對合同內容有錯誤的理解。(4)欺詐方因錯誤而表達其意圖。如果受騙人的意圖不是由于欺詐而表達的,則不構成欺詐。這表明受騙者的意圖表達與欺詐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行政案件辦理期限
2021-03-03在外國申請離婚要什么材料
2020-11-18保密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2-12監察委地域管轄怎么確定的
2021-01-10夫妻財產贈與時財產歸誰
2020-12-20簽訂贈與合同應注意哪些
2020-12-18出國留學生怎樣結婚
2020-12-15老人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9不離婚能否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15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正當經營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31妻子不擇手段制造離婚證據
2021-03-24如何繞開二手房中介陷阱
2020-11-08哪些情況下解聘職工要給補償
2021-03-18離職工傷員工的后續治療費誰付
2021-03-22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1-03-02產品責任險能否強制執行
2020-11-16交通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2-10航班延誤險得不到理賠怎么辦
2020-12-15本案的保險理賠依據如何確定
2021-02-25無保險是車輛事故責任加重的條件嗎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