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詐是指在合同簽訂和履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捏造事實、隱瞞事實、設置陷阱等手段,騙取對方財產的行為。欺詐意圖是指知道自己的陳述是虛假的,會導致對方產生錯誤的理解,并希望或沉溺于這種結果的發生。欺詐故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陳述虛假事實的故意;第二種是誘使他人錯誤理解的意圖。在現實生活中,陳述錯誤事實并不罕見。根據行為人的動機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行為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構成欺詐的主觀要件;第二類是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行為人認為所陳述的錯誤事實是真實的,即他無意主觀陳述錯誤事實,此時不構成欺詐的主觀要件。然而,要區分行為人是否有陳述錯誤事實的意圖并不容易。這主要是從行為人的行為動機、知識和經驗以及其客觀環境來確定的。(2)欺詐者實施了欺詐。欺詐行為是指欺詐者故意陳述錯誤事實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他人陷入錯誤理解的行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和故意隱瞞真相是欺詐的兩個方面。故意陳述錯誤事實的行為,如將假冒偽劣商品描述為優質低價。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的行為,是指行為人有義務將真實情況告知對方,而故意不告知對方。沉默是否構成欺詐?大多數國家的法律規定,當行為人有義務不加解釋地解釋真實情況并保持沉默時,即構成欺詐。中國法律關于沉默是否構成欺詐的規定與上述規定類似。如《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八條規定,銷售不具備產品應有使用性能的產品,應當事先向消費者或者用戶說明,否則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項規定表明,在有義務解釋時保持沉默構成欺詐。此外,根據誠實信用原則有義務解釋的人不能保持沉默。
(3)受騙人因欺詐而犯錯。所謂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缺乏了解等重要情況。要構成欺詐,欺詐者的錯誤理解和欺詐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換言之,如果欺詐方簽訂了合同,則欺詐方提供的虛假信息必須與合同內容密切相關,由于欺詐方提供的虛假信息,欺詐方對合同內容有錯誤的理解。(4)欺詐方因錯誤而表達其意圖。如果受騙人的意圖不是由于欺詐而表達的,則不構成欺詐。這表明受騙者的意圖表達與欺詐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轉讓需要什么材料與手續
2021-03-07收購企業流程是什么
2021-03-24醫療期內辭退職工違法嗎
2021-01-27監護人無法履行職責由誰來照顧
2020-12-01繼女應承擔繼母的贍養費嗎
2021-01-06交通事故法醫鑒定的申請與注意事項
2021-01-04哪些交通事故會扣車
2020-11-15交通事故造成損害醫療費怎么計算
2020-12-192020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22廠房承租人死亡可以終止合同嗎
2020-11-30法律中規定的合同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1-27代替繳納社保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1-03-25勞動爭議包括拖欠工資嗎
2020-11-14第三責任險處理時注意什么
2020-11-08什么是老賴
2021-01-09汽車保險應如何投保
2021-02-10針對高空墜物的保險是怎么規定的
2021-01-06劃撥土地可以公證嗎
2021-01-24農村舊房改造屬于征地拆遷嗎
2021-02-07揚州市區城市房屋拆遷補償評估技術細則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