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欺詐和合同欺詐的區別是什么?民事欺詐與合同欺詐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主觀目的不同
兩種行為的故意內容不同。民事欺詐的當事人采取欺騙手段,目的是使對方產生錯誤的認識,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為,然后通過雙方當事人的法律行為來謀取一定的“非法利益”。其實質是牟利,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合同詐騙罪雖然在客觀上能夠引起他人某些民事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但行為人沒有誠意承擔約定的民事義務,而只是想讓對方履行不存在的民事法律關系的“單方面義務”,直接非法占有對方的財產。因此,可以得出合同詐騙罪以直接非法占有公私財產為故意內容,而民事欺詐通過雙方當事人的履行間接獲得非法財產的利益
(2)欺詐的具體表現形式不同
B.從欺詐的程度來看,合同欺詐罪中捏造事實、隱瞞事實、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的行為已達到一定程度,需要刑法調整的;民事欺詐雖然客觀上表現為虛構事實或隱瞞事實,但其欺詐行為仍在一定范圍內,應當由民法予以調整。
C.從欺詐行為的內容來看,合同欺詐罪的行為人根本沒有履行合同和實際行動的能力;民事欺詐仍有民事內容
D.從欺騙手段的角度看,合同詐騙罪的犯罪人意圖利用經濟合同詐騙錢財,總是千方百計偽裝成合法身份,如使用假名、身份、空白合同、,虛假介紹信和委托書,騙取對方信任,騙取對方信任;民事欺詐者一般不需要偽造自己的法律身份
(3)實際履行合同的行為不同
在合同欺詐中,行為人毫無誠意,客觀上沒有積極履行合同,或者履行了一小部分,詐騙了大部分財產;在民事欺詐中,行為人有履行合同的誠意。雖然他可能無法完全履行義務,但他可以做出各種努力。
(4)在合同欺詐中,對獲得的財產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在拿走對方的財產后,犯罪者攜款潛逃,轉移和藏匿,或揮霍和浪費,根本不想履行合同或將財產返還給另一方;在民事欺詐中,行為人在取得財產后,大多利用財產購買生產資料,為履行合同創造條件。(5)被侵害權利的屬性不同。
合同詐騙罪侵犯的是財產所有權。作為犯罪客體的公私財產,并非合同規定的權利義務的體現,而是物權的體現;民事欺詐侵害債權,即以公私財產為侵害對象,這是合同規定的在生產和流通領域的權利和義務的體現
(6)法律后果不同
合同詐騙罪承擔刑事責任,民事詐騙罪承擔民事責任。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只有在確定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基礎上,才能確定客觀行為的性質和客體。因此,非法占有的主觀目的是區分合同欺詐和民事欺詐的關鍵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資企業股權轉讓程序是什么
2021-03-18土地確權和戶口的關系是什么
2021-02-02預售合同沒訂立是否適用定金罰則
2021-02-21尋釁滋事罪行政處罰會拘留多長時間
2021-02-28AA制夫妻婚內財產協議注意事項
2020-12-20網絡名譽侵權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2021-02-20剛簽的勞務派遣合同改簽外包合同合法嗎
2021-03-08沒有勞動糾紛是否就沒有經濟糾紛
2021-02-08單位能否單方調動員工崗位
2021-01-30人壽保險索賠需要提供什么資料,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1-20保險合同成立和保險合同形式是什么
2021-03-05車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2-01交通事故受害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28購車投保遇免責條款保險公司未說明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20車出車禍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車輛貶值損失保險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4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索賠時怎樣行使權利?
2021-01-26被保險人權利之完善
2021-01-17代理人的承認可以視為當事人的承認嗎
2020-12-03平準保險費 LevelPremium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