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誠實信用原則,即當事人應當誠實守信,相互合作,誠信履行義務,不得濫用權利逃避法律或合同義務。但是,經濟活動中的一些行為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以欺詐手段簽訂合同,合同中的欺詐行為屬于民法和合同法的調整范圍,承擔一種民事責任。但是,如果合同欺詐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刑事處罰,行為人不僅要承擔民事責任,還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由于合同詐騙罪與非合同詐騙罪是由兩部不同的法律規定的,當二者交織在一起時,如果不能正確區分二者的界限,就會影響案件的審理。使用合同罪被視為一般合同詐騙罪,這是對犯罪分子的縱容。相反,它擴大了打擊范圍,將總承包詐騙罪視為犯罪,使其承擔不應承擔的刑事責任。因此,如何區分犯罪與非犯罪是司法實踐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謂合同犯罪是指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虛構事實或者隱瞞事實的方式簽訂合同,向合同對方索取巨額財產。合同民事欺詐是指行為人與其他單位和個人簽訂合同,以謀取利益為目的,詐騙對方財產,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行為
從合同犯罪和合同民事欺詐兩個概念來看,難以區分。因為它們有以下共同點。1、 行為人主觀上有欺騙意圖;2、 客觀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欺騙;3、 使受害方產生幻覺并與其簽訂和履行合同;4、 出現合同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的結果;5、 兩者都使受害方將財產交付給行為人。從表面上看,二者有上述共同點,但只要我們把握行為人合同犯罪的構成要件,就會發現二者存在質的區別。(一)從二者的客體特征來看,合同犯罪侵害的客體是一個復雜客體。它不僅侵犯了公有和私有財產的所有權,即財產所有人擁有、使用、受益和處分自己財產的權利,而且還侵犯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合同中的欺詐只會使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不平等,使對方遭受不應有的經濟損失,侵犯合同活動的正常秩序
(二)二者的客觀特征:合同犯罪是詐騙罪,造成危害后果。雖然合同欺詐在簽訂合同時夸大了事實,但它通常基于某些客觀事實。但事實是有缺陷的。合同詐騙的使用在客觀上與法律和犯罪交織在一起。合同詐騙行為人是否承擔刑事責任,體現在其對合同詐騙行為危害性和程度的判斷上。只要侵犯社會經濟秩序和財產權益情節嚴重或者重大,行為人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合同犯罪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從刑法的角度來看,一般是以數額較大為前提承擔刑事責任的。從這兩種狀態來看,合同犯罪的使用分為四種狀態:準備、中止、未遂和既遂,而合同中的民事欺詐要么成立,要么不存在未遂情形。(三)區分合同犯罪和合同欺詐的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利用合同犯罪,行為人只能是主觀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主觀上,行為人在不履行合同的情況下,故意利用對方當事人錯誤簽訂合同,誘使對方當事人履行合同義務,將財產交付給行為人,達到非法占有對方當事人財產的目的。合同欺詐人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間接故意,但主觀上沒有非法占有目的。主觀上,他只是通過簽訂合同使合同對自己更有利,從而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因此,行為人主觀上是否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是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基礎和基本條件,但關鍵應考慮:(1)行為人是否具有訂立合同的能力。利用合同犯罪的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不具備履行合同的能力,即使先履行小合同或部分履行,也是為了誘使對方受騙,目的是騙取對方財產;合同中的欺詐者夸大了自己的履約能力,以增強對自己的信任,促進合同的簽訂。演員一般都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但在表演中也存在缺陷。(2) 行為人是否履行了合同。合同犯罪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沒有履行合同的誠意。他只是利用合同的法律外衣騙取對方的財產。他的想法是如何積極創造條件,騙取對方的合同保證金、預付款或貨款。他根本沒有為履行合同創造條件。合同欺詐中的行為人夸大了自己的表演能力,也增強了對方對自己的信任,促進了合同的簽訂。在這種情況下,合同本身是真實的。演員簽訂合同后,也要創造一定的條件履行合同。(3) 行為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誠信。合同簽訂后,使用合同的犯罪分子在詐騙對方財產后,不會積極創造和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合同簽訂后,合同欺詐行為人會試圖創造條件履行合同義務。即使他在現有條件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他也會試圖創造條件避免承擔違約責任。(4) 犯罪人是否非法處置了財產。利用合同犯罪的行為人,大多將通過簽訂合同所獲得的財物用于償還債務、揮霍或其他違法活動,無論給對方造成多大的經濟損失,均不承擔違約責任。一般來說,合同欺詐行為的當事人為了按時履行合同,將合同簽訂所得的資金用于生產或經營費用,或者將合同簽訂所得的貨物加工銷售,以貨易貨。其目的是為合同的履行創造條件
在確定合同詐騙罪和非合同詐騙罪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行為人的目的是占有對方的財產;第二,利用合同實現一定的經濟利益。如果前兩個行為人的心理狀態保持不變,其結果是承擔合同犯罪的刑事責任和合同欺詐的民事責任。然而,在實踐中,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隨著行為人主觀心理狀態的變化,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也會發生變化。犯罪行為人開始以欺騙手段占有另一方的財產。然后,根據市場條件的變化,如果合同完全履行,行為人將有利可圖地履行合同。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消失,他將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在另一種情況下,行為人主觀上想占有對方的財產,但由于害怕刑事調查并積極創造條件履行其合同義務,其刑事責任被免除。行為人雖然以欺騙手段訂立合同,但主觀上并不具有占有對方財產的目的,而是為了取得一定的經濟利益而訂立合同。但是,隨著行為人簽訂和履行合同意識的變化,其主觀上不再以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為目的,而是冒險,主觀上想占有對方的財產,非法占有對方的財產,,行為人將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用人單位不簽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0-12-06刑警隊查指紋需要多少天
2021-02-10同案犯與共犯的區別
2021-01-03銀行查資金流動算侵犯隱私嗎
2021-03-09購買集資房要什么條件
2020-12-05父親自己寫的子女分割財產有效嗎
2020-12-23什么是合同債務轉移,合同債務轉移需要哪些條件
2021-03-13房屋中介欺詐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31哪些人可以辭退
2020-12-09試用期解聘賠償是試用期工資還是轉正后的工資
2021-01-25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1-03-11家庭財產保險條款
2020-12-02保險公司在有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該怎么做
2021-01-02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土地承包合同包括哪些條款
2021-02-23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是什么意思
2021-01-20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候成立
2020-12-06我國農地所有權、使用權、承包經營權的概念
2021-01-12調整承包地的情形,條件和程序是什么
2021-01-28城中村拆遷時,門面房該如何補償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