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回顧:
宋先生:15年前,我入職到本市一家食品公司工作。前幾年,單位跟我們職工每年簽訂一次勞動合同,2011年初,公司與我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我在單位庫房做統計工作,入職以來從沒出現過差錯,在每年業績考核過程中我都是次次達標,最近三年均被評為公司的優秀員工。
去年下半年,單位更換了總經理。近日公司貼出通知,稱單位效益不好,各部門要按不同比例裁員,我的名字就在被裁員的名單中。領導找我談話時,我表態不同意解除勞動合同,他們在與我沒有簽訂任何協議的情況下,強行按N+1標準將經濟補償金轉到我工資卡里,然后注銷了我的門禁卡,使我進不去公司大門。請問:單位的做法是否構成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律師解答:
安慧敏:如果用人單位裁減人員為經濟性裁員的,按照您所述的N+1向您支付經濟補償金符合法律規定。但如果為協商解除勞動關系的,應當協商一致,協商不一致而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單方面解除的應為違法解除,您可以主張雙倍的經濟補償金。
若您所在單位屬于經濟性裁員,并按照《勞動合同法》第41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后,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1、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2、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3、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的;
4、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
1、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2、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3、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若您所在單位依法履行了正常程序,那么單位就不構成非法解除勞動合同。
如果用人單位是與您單方協商解除,協商不一致而單方強制解除勞動關系時,您認為用人單位屬于違法解除的,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申請,主張用人單位向您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賠償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意思自治原則與民事主體平等原則的沖突
2021-03-18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匯總(截至2015年10月13日)
2021-01-13被煙花爆竹炸傷怎么賠償
2021-02-08何為“自書遺囑”
2021-02-17離婚證據如何收集
2020-12-02哪些財產是不可繼承的?
2021-01-25未裁決的違章處理辦法是什么
2020-11-15業主實現共有物權有哪些形式
2021-03-23剛需購房具體需要注意什么呢
2020-11-18購房新政策二套房契稅相關規定
2021-02-21自愿加班能要求加班工資嗎?
2021-01-13勞動糾紛仲裁的手續有哪些
2021-01-13如何確定人壽保險的金額
2021-02-05人身保險公司有什么權利嗎
2021-03-17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一起復雜的船舶保險合同糾紛訴訟案
2020-11-26保險理賠流程介紹
2020-12-17肇事司機拿了發票就能報保險嗎
2021-02-27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保險法規定沒有受益人的情形具體包括哪幾種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