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救助的構成要素是什么?(1)打撈發生在海上或與海洋相連的通航水域。海上救助的風險遠大于陸上救助,這是海上救助制度建立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我國海商法要求救助方在海上或者與海相通的通航水域救助被救助物。(2)被救助物必須是法律承認的救助對象。中國海商法承認的救助對象是船舶和其他財產。其中,船舶是指《海商法》第3條所稱的船舶以及與之發生救助關系的其他非軍用或政府公務船舶。也就是說,救援船和獲救船中的一艘必須是中國《海商法》第3條所指的船舶,而另一艘可以是內河船、內湖船和總噸位小于20且不用于軍事或政府公務的小型船舶獲救對象必須遭遇海上危險。海上危險的存在是海上救助的前提。只有當船舶或其他財產面臨真空的危險,可能造成損失時,才有必要進行救援。
(4)救援必須是自愿的。自愿原則是海上救助的構成要件之一。自愿是指雙方的自愿,即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務的意愿和被救助方接受救助服務的意愿。對救助方而言,自愿是指其在法律和義務上沒有義務救助遇險的海洋財產。如果營救成功,他有權獲得營救賠償,并且不營救或承擔任何責任。
(5)營救必須有效。“有效”是指遇難船舶或其他財產全部或部分獲救。有救助事實,但無救助效果的,不請求救助補償,海上救助不能成立。這是國際公約和各國海商法普遍接受的海上救助的一項重要原則——“無效果,無報酬”原則在海上遇險時,應綜合考慮以下情況:1。獲救財產的價值。救助報酬一般不超過被救助財產的三分之一;2.被救助船舶、船上乘客、船員和貨物以及救助方和被救助船舶所承擔危險的性質和程度;3.救助方的援助是有效的、無效的和無償的;4.救助方進行救助工作的時間、費用和損失;5.救助方采取的救助技術措施和技能以及投入的救助工具;6.救助方或救援設備的責任風險和其他風險;7.救助方提供救助的及時性;8.救助方船舶和設備的有效性、就緒性和價值;9救助者的性質
魯巴總編輯提醒你,如果救助者救助有海洋環境污染損害危險的船舶或船上貨物,他仍然可以獲得一些特別賠償。如果根據其他法律或合同,救援未能取得成果,他仍然可以獲得救援資金。以上是為您總結的相關信息。我希望它能幫助你。本網站致力于搭建一個優秀的法律咨詢平臺。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歡迎來到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開發商倒閉土地證沒辦怎么辦
2021-03-25介紹對象代收禮金拒退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2020-12-17公司破產員工賠償標準
2021-03-24著作知識產權年限多久
2021-01-14商標近似判斷準則是什么
2020-11-11酒后駕車的法律責任和行政處罰
2020-12-12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有什么區別
2021-02-24兒子開公司能多要贍養費嗎
2020-11-26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有效還是無效要如何確認
2021-01-23南京辦理勞動關系轉移的備案新政是怎樣的
2021-02-09休產假期間被裁員怎么賠
2020-11-22淺談《侵權責任法》對校園傷害賠償案件的規定
2021-02-18買賣村民自住房的合同有效嗎
2020-11-07住房補貼向誰發放
2021-01-14公司未與死亡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04小型股份公司章程是怎樣的
2020-12-18員工不同意調崗怎么辦
2020-12-04工齡認定在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3人壽保險合同生效后還能變更嗎
2020-11-29交通意外險與人身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