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勸退和開除的區別是什么。
開除,是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但主要依據是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也就是勞動者嚴重違法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在給予開除處分的同時,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者的行為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還要向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
勸退,字面意義有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的含義,協商的目的是請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可以規避經濟補償金的支付。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對不同的補償標準進行了更為明確的規定,它對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規定了四種標準補償:
(1)違反《勞動法》和合同約定,克扣拖欠工資,拒不支付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支付低于當地工資標準的工資報酬的,用人單位應加發工資報酬和低于部分25%的經濟補償金。
(2)對因勞動者患病、非工負傷或不能勝任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對患重病和絕癥者,用人單位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50%,患病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100%。
(3)對"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調換工作崗位后仍不能勝任,由用人單位解除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若勞動者工資高于社平三倍的,則最多付給12個月的經濟補償金"。
(4)對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合同達成協議,用人單位解除合同的;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此種情況的經濟補償金支付沒有12個月的限制。
綜上所訴,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之規定合法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時,可以不支付經濟賠償金。所以,勞動者要按照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及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避免用人單位找到理由開除或勸退自己。如果對開除和勸退還有什么疑問,請到律霸網上進行專業的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工傷了該怎么辦
2021-01-06申請法律援助的一般條件與特殊條件
2020-11-19管理系統軟件知識產權如何界定
2021-01-22交通肇事致死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26非親生子女的繼承權是如何的
2021-01-07刑拘后多久能探視
2021-02-22曠工三天后能申請仲裁嗎
2021-01-21車禍如果私了怎么賠償
2021-03-25保護令案件的證明方法是什么
2021-02-03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物件損害責任案中哪些免責事由是可以適用的
2020-12-04治安案件金額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12市場運作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1-16入職合同簽訂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哪些
2021-03-15勞動合同與勞動合同的認定
2021-01-08投保人壽保險后輕易退保會有什么后果
2021-01-29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受益權的喪失的幾種情況
2021-01-09保單現金價值指的是什么意思
2020-11-13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保險理賠流程介紹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