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于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二)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三)安排勞動者在法定節假日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從勞動法的角度看,加班費的工資基數是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那么,如何理解“正常工作時間工資”?原勞動部對《勞動法》若干條款的解釋是:實行計時工資的用人單位,是指用人單位規定的本單位的基本工資,其計算方法是:以月基本工資除以月法定工作時間計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是用日工資除以日工作時間得到的。但什么是基本工資《關于工資總額構成規定具體范圍的解釋》中,基本工資被視為“標準工資”的概念,明確“標準工資”是指按照規定的工資標準計算的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結構工資制度下的崗位工資和工齡津貼)。實踐中仍有分歧。為解決加班費糾紛,實踐中許多地區支持約定加班費計算基數。只要約定的基數不低于最低工資標準,法院就予以支持,這是對現實的妥協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三款的規定,計算經濟補償金的月薪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實際上,當許多雇主計算經濟補償時,把勞動者的基本工資或者實發工資作為計算基數是錯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明確規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月薪,應當按照法定標準計算應付職工的工資,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和獎金、津貼、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月數計算平均工資。所謂到期工資,是指稅前工資,不扣除社保和公積金前的工資。以上是經濟補償的正常計算方法,但有一種特殊情況需要注意,即:,勞動者的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標準為勞動者月平均工資的三倍。這里不考慮分段計算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沒有安排工人休年假,雇主需要把工資換算成工人的工資。那么,不休年假的工資怎么折算呢?根據《企業職工帶薪年假實施辦法》的規定,計算未休年假職工工資的日工資收入,按職工月工資除以月工資天數(21.75天)折算。月薪是指用人單位支付年假工資前12個月,除加班工資外的職工月平均工資。在用人單位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實際月計算月平均工資。需要注意的是,計算年休假工資時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與計算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時的平均工資之差,此處不包括加班費,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包括加班費,所謂代通知金并不是一個正式的法律概念。指勞動合同終止時,不經事先通知,向勞動者多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意思。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代通知金”的適用,僅適用于用人單位未提前30日書面通知解除勞動合同的三種行為;(二)免職;(三)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另外,《勞動合同法》沒有規定“代通知金”的支付,其他情況下“通知金”的計算標準是什么”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選擇向勞動者多支付一個月工資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按照勞動者上個月的工資標準確定。注:這里的“工資”不是指勞動合同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無書面勞動合同的,每月應向勞動者支付工資的兩倍。不同地區雙倍工資的計算基數存在差異,多數地區認為應按當月到期工資計算。如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研討會紀要》規定,勞動合同期滿后,勞動者仍在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一個月以上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雙倍的工資。雙倍工資的計算基數為當月到期工資。《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人事爭議的指導意見(二)》規定,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每月應當支付的雙倍工資,按照勞動者當月應得的工資確定,包括計時工資或計件工資、加班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當月工資包括季度獎金、半年獎金和年終獎金的,按照分配后當月的實際獎金數額確定。不過,上海的規定還是要注意的。在實際工作中,上海認為雙倍工資的計算不包括加班工資工傷待遇中的許多項目都是根據我的工資計算的,如一次性傷殘津貼、一級傷殘27個月工資、二級傷殘25個月工資等,三等傷殘23個月,四等傷殘21個月。我的薪水是什么意思?根據工傷保險的規定,個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在發生事故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本人工資高于統籌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統籌區職工平均工資300%計算;我的工資低于統籌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的,按照工傷保險規定,按統籌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因意外傷害、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工傷期間原工資福利不變,由單位支付。如何把握原有的工資福利標準?在實踐中,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理解。如廣東認為,原工資福利待遇是指受傷員工受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福利待遇。受傷職工在本單位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實際月數計算平均工資和福利待遇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職工因公死亡的,其近親屬領取喪葬補助,供養親屬撫恤金和工傷保險基金一次性工傷死亡補助金,按以下規定執行:(1)喪葬補助金為統籌地區上年度6個月職工月平均工資。由此可見,喪葬費的標準與一個人的工資無關。計算基數為當地職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俗稱社會平均工資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個股東如何設監事
2020-12-26嫖娼未遂怎么處罰
2020-12-20懷孕死刑犯怎么處理
2021-01-1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10公示催告申請后幾天催告
2020-12-05如何應對交通事故
2021-03-26死人注銷戶口有期限嗎
2021-02-08工傷賠償程序該怎么走?
2021-01-24小孩子在商場受傷賠償辦法是什么
2020-12-11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
2020-12-19人壽保險合同履行地確定
2021-01-20保險公司車險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03什么是保險合同
2021-03-21失業保險基金的構成
2021-02-024s店說幫買保險但沒買不計免賠怎么辦
2021-03-22在辦保險之前開過三高的藥物,會影響理賠嗎
2020-12-07財產保險的損失補償方式有哪些
2021-02-26保險投保時須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2不愿報警車險拒賠怎么辦
2021-02-21保險代理人可以全權代理保險人嗎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