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李先生在北京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擔任總技術工程師,并與該信息公司簽訂了為期4年的勞動合同,月薪1萬元。2005年9月,李先生因急需用錢,經與公司總經理協商,向公司借款5萬元現金。2006年12月,由于資金短缺,公司開始向公司高管發放工資的一半,李先生的工資也改為5000元。兩個月后,李先生從公司辭職,向勞動爭議仲裁部門申請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1萬余元及工資總額的25%
勞動爭議仲裁部門支持馬先生的仲裁請求,但公司拒絕接受裁決,相信公司沒有拖欠李先生的工資。公司之所以每月只給李先生5000元,是因為公司用李先生從公司借來的借款沖抵了應支付給他的工資,經審理,公司行使抵銷權符合法律規定,法院判決公司應向李先生支付5個月工資1萬元,同時支付2500多元的經濟補償金,相當于工資總額的25%。律師點評:法院作出上述判決是否合理
抵銷,又稱“抵銷”,是指兩人相互清償債務,支付方式相同時,可以通過對對方的債權抵銷自己對對方的債務,使各自的債務在相同數額內消滅,由此產生的權利稱為抵銷權。抵銷權是一種形成權,即一方通知另一方即可生效。在抵銷中,主動抵銷的一方稱為主動債權人,被抵銷的一方稱為被動債權人。抵銷權的行使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首先,抵銷使本應履行的債務不再履行,簡化了債權清償方式,節約了成本。其次,擔保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保護債權人的權利。如果一方在另一方償付能力下降時用自己的債務抵消自己對另一方的債務。這樣就可以迅速清償自己的債權,避免一方已經清償了另一方的債權,而另一方卻喪失了清償債權的能力,為什么公司主張行使抵銷權的理由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原因是,如果雙方當事人對標的物的種類、性質不同,只能通過協議抵銷,不能單方抵銷。換言之,本案存在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公司要求李先生償還貸款5萬元屬于普通民事法律關系,而拖欠李先生工資的行為屬于勞動爭議法律關系。前者適用民法,后者適用勞動法。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導致了標的物的類型和性質的不同,如果雙方達成協議,標的物的類型和性質可以相互抵消。如果沒有協議,只能按照不同的法律規定和不同的法律程序來解決。一方引爆是違法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環境污染案例判緩依據是什么
2020-11-30違法記錄算個人隱私嗎
2021-03-24行政處罰停業多長時間
2020-12-04支票兌現期限有多久
2020-11-14什么情況下才能收養棄嬰
2020-11-11移送管轄案件能否不予受理
2020-12-17公司未與死亡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04勞動合同到期勞動者辦理離職手續怎么做
2021-03-02虛假考勤是否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30員工調崗后主動辭職有沒有經濟補償金
2020-12-30辭退職工的要求是什么
2021-01-24保險索賠時間不可過長
2021-01-07找壽險公司索賠有哪些手續,索賠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5投保了交強險,商業第三者責任險還有沒有投保必要?如要購買選擇
2020-12-26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意義及完善建議
2020-11-22建筑工程保險的性質及其特點有哪些
2021-01-16人身保險合同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09如實告知規定對保險業提出新要求
2021-02-13工程質保單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25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效力是怎樣確定的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