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的規定,工資應當按月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勞動者的工資不得無故扣減或者拖欠。企業必須在員工離職后15日內辦理解除勞動關系證明和社會保障轉移手續。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金:,并可以責令賠償:(一)無故扣減或者拖欠勞動者工資;(二)拒絕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三)支付勞動者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四)不按照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合同終止后本法規定根據《勞動合同法》,用人單位拖欠或者不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應當按照勞動合同和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報酬,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限期支付加班費或經濟補償金;勞動報酬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補發差額;如果員工逾期不付款,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的規定或者國家規定按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責令按照應支付金額的50%以上100%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追加賠償(三)安排加班而不支付加班費的;(四)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勞動者的工資發生勞動爭議時,依照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而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試用期內辭職,可按下列程序解決:1.雙方自愿協商一致
2.調解。當事人雙方不愿自行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自愿向企業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自覺履行調解達成的協議。調解不成的,可以申請仲裁。當事人也可以通過仲裁程序直接申請仲裁。任何一方或雙方均可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庭應當先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作出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已經生效的仲裁、調解或者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也就是說,沒有仲裁程序的勞動爭議案件,人民法院不直接受理。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向基層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程序審理,實行二審終審制度。法院審理程序是勞動爭議解決的最后程序,以上是小編解釋的“辭職工資解決辦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職場人士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辭職,以找到更合適的工作。如果你是在一家比較正規的公司辭職,離職前最后一個月的工資一般很容易拿到。如需辭職,應先按公司規定提前提出辭職申請,并寫出書面辭職報告。欲了解更多法律知識,請前往律霸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部分遺囑繼承人放棄繼承 遺產該如何分配
2021-03-21涉外婚姻財產糾紛如何解決
2021-03-11訴訟離婚律師費用多少
2021-01-23聯營企業適用破產法嗎
2021-01-25房屋租賃是物權處分嗎
2020-11-25現在國家承認事實婚姻嗎
2021-01-03交通事故怎么確定鑒定機關
2020-11-17提出離婚賠償的條件有什么
2020-11-26物保無效人保對債務如何承擔
2020-12-02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伯父可以把房產贈與侄子嗎
2021-01-23勞動者不承認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0-11-10裁員時哪些員工不能裁
2020-11-24應屆生實習期簽什么合同
2021-03-03公司無故調崗降薪怎么辦
2021-01-30人事外包協議
2020-12-12勞動糾紛處理時效
2021-03-13意外險包括火災嗎
2020-12-21航空意外傷害保險怎么賠的
2021-02-24保險的作用具體有哪些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