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依照《勞動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非法解除勞動合同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企業在什么情況下應當按照現行規定給予補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明確地,包括以下12種情形:1.用人單位非法解除勞動合同;2.用人單位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3.用人單位提前解除事實勞動關系;4.用人單位強行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以暴力、脅迫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或者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用人單位不按照勞動合同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造成勞動者辭職的
6.用人單位拒不支付加班工資或者加班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7.勞動者因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勞動的,勞動合同終止原工作或者用人單位安排的其他工作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培訓或者崗位調整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9)勞動合同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在用人單位瀕臨破產、正在依法整頓的情況下,因雙方協商不能就勞動合同的變更達成協議,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或者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需要裁減職工,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破產或者解散的,地方政府對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有專門規定,根據481號和21號文件,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步驟,職工經濟補償金的計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計算職工勞動關系終止前12個月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的月平均工資;計算應享受經濟補償的員工人數,包括進入非國有企業的員工和不想進入企業的員工(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非國有企業);計算享受企業經濟補償的職工的工作年限;計算單個員工的月平均工資;計算單個員工應享受的經濟補償總額,數量等于第3步和第4步的乘積;企業應支付的經濟補償總額等于職工個人經濟補償總額
計算經濟補償月應納稅所得額的公式為:月應納稅額=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快速扣除
計算經濟補償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總額。公式為:應納稅額=月應納稅額× 工作年限(不超過12年),這一數字是企業支付職工經濟補償金時應從總額中扣除的數字。因此,企業實際支付給職工的經濟補償金,是職工在不知道如何爭取補償金的情況下,應當支付的經濟補償金,扣除代扣的個人所得稅后的余額,律霸律師的幫助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糾紛法律意見書是怎樣的
2021-02-012020要是持票人開具空頭支票怎么處罰
2021-01-19引起效力待定的原因是什么
2020-11-08治安拘留十天能探望嗎
2020-12-05交通肇事與交通肇事罪有什么區別
2020-11-20房產確權后可以變更嗎
2020-12-19工傷贍養費老人可以領多久
2021-03-13全權代理有什么效力怎么規定
2020-12-06強制執行時效是兩年嗎
2021-02-03治安管理處罰有哪些種類
2021-01-04抵押貸款要壓房產證原件嗎
2020-11-13輕傷取保候審的條件和變更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01競業限制期限是多久
2021-03-08事實勞動關系判定標準是什么,有哪些情形
2021-02-25工傷賠償與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1癲癇患者能夠辭退嗎
2020-12-24民生人壽跨省理賠16萬
2020-11-27保險費率是否適用價格法
2021-02-22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指什么
2020-11-20車險理賠的常見問題律師解析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