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示:
指導思想
進一步建立健全工資分配激勵機制
加強企業工資水平宏觀調控與指導
加強工作指導,認真組織實施
(一)指導思想
堅持“市場機制調節、企業自主分配、職工民主參與、國家監控指導”的改革方向;從我省實際和企業具體情況出發,進一步深企業工資分配制度改革,促進企業改革和發展,提高經濟效益水平。
企業內部要繼續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強化工資分配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特點,積極探索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具體辦法,充分調動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建立完善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工資分配調控體系,加強對行業工資收入差距的調節,促進企業職工工資隨經濟發展得到較快增長。
(二)進一步建立健全工資分配激勵機制
1.實行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基本工資制度
各企業應從本單位實際出發,加快基本工資制度改革。崗位劃分明確的企業,應大力實行符合本單位生產經營特點的崗位績效工資制,按照崗位勞動差別和實際貢獻拉開分配差距。企業內部取消人員身份界限,實行競爭上崗,能上能下,以崗定薪,崗變薪變。調整工資結構,將平均發放的工資性補貼納入崗位績效工資,工資整體水平較高的企業,績效工資比重原則上不低于60%。
試行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的地區,企業可參照當地勞動保障部門發布的價位信息,合理確定崗位工資標準和各類人員的工資收入水平。企業工資支付的具體標準與經濟效益掛鉤浮動,做到能增能減。
2.建立科技人員工資分配激勵機制
企業科技人員主要實行按崗位、任務以及技術成果確定報酬的分配辦法。崗位工資按照科技人員的技術職務以及在技術項目中承擔的任務、作用確定,崗位工資標準差距應適應拉大。
企業應對做出實際貢獻的科技人員實行獎勵。獎勵的方式、數額以及列支渠道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進一步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若干規定的通知》(皖政[1999]48號)以及《安徽省鼓勵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試行辦法》(皖政[1999]22號)有關規定執行。
對職務科技成果完成人以及成果轉化主要貢獻人的主要獎勵措施有:
(1)可以從實施科技成果的新增留利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獎勵。
(2)對外開展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和技術轉讓的,可從所得凈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的部分用于獎勵。其中,對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和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貢獻人的獎勵,可不少于獎勵總額的50%。
(3)科技成果實施轉化或與他人合作實施轉化的,企業可在項目成功投產后連續3—5年內,從實施該科技成果的凈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的比例給予獎勵。
(4)股份制企業可依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將在科技成果研究開發和實施轉化中有重要貢獻人員的報酬和鼓勵,折為股份或出資比例,持股人依據所持股份或出資比例分享收益。
(5)在部分國有高新技術企業試行股權獎勵辦法。企業可從近年國有凈資產增值部分中劃出不超過30%比例作為股份,獎勵給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的經營管理人員。
企業可根據生產經營需要和工資支付能力,合理確定各類新參加工作人員的初期工資待遇和定級水平。允許企業采取特殊工資福利措施,穩定和吸納優秀科技人才。
3.銷售人員實行工資與銷售收入、貨款回籠掛鉤的分配辦法
企業可根據經營管理目標的要求,確定銷售人員的目標任務和相應的管理辦法;根據目標任務以及難易程度,參照銷售網點所在地的職工工資水平或相同職位人員的市場價位,制定銷售收入工資含量包干辦法,其實際收入應按照實際回籠貨款考核兌現;也可采取按銷售收入和實際回籠貨款一定比例提成辦法確定其工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