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示:
提高認識
保證措施
加強協調,各負其責
(一)提高認識
工資是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之后應得的勞動報酬,是勞動者及其家庭的主要生活來源。各級相關部門要按照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切實把解決企業拖欠、克扣工資問題擺上重要工作日程,依法嚴厲查處惡意拖欠職工工資等違法行為;要從貫徹黨的十六大關于保護勞動者合法收入的精神,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密切黨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高度,保證職工按時足額領取工資,把它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好。
(二)保證措施
1.積極推進以工資為主要內容的平等協商制度,企業與職工代表簽訂的集體合同中應明確職工工資分配制度、工資標準、工資分配形式、職工年度平均水平及其調整幅度、獎金、津貼、補貼等分配辦法、加班工資支付計算基數、假期工資、工傷津貼、病假津貼及特殊情況下的工資支付標準、工資和除等內容;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支付標準不得低于本企業工資集體合同的規定,同時做好勞動合同的鑒證工作,從源頭上保證企業按國家規定支付職工工資。
2.建立工資支付及欠薪報告制度,借助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和社區工會組織,將工作延伸到基層,通過日常巡查,及時了解發現問題。
已建立工會的企業,企業工會有責任將企業工資支付情況和欠薪情況向上級工會和勞動保障部門報告,特別是欠薪兩個月以上的要及時報勞動保障部門,把問題及時解決在萌芽狀態。
3.建立欠薪企業不良記錄檔案,勞動保障部門和企業家組織應對欠薪兩個月以上的企業實行重點監控,連續欠薪三個月又不改正的企業,由新聞媒體予以曝光。
4.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成員單位應建立來信來訪接待辦理制度和開通欠薪舉報電話,并采取措施保證信訪渠道暢通,及時掌握欠薪動態,及時解決問題。
5.充分發揮勞動保障監察職能作用,進一步加強對企業工資分配和支付的監督執法力度,實行定期檢查和抽樣檢查相結合的管理辦法,特別在歲末年初集中開展欠薪專項監察檢查,堅決制止惡意拖欠工資,促使企業依法進行工資分配和工資支付,切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
6.加強《勞動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勞動者的法律意識,可通過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等法律途徑解決欠薪爭議,增強勞動者自身維權意識。勞動仲裁部門受理欠薪爭議,應簡化程序,依法盡快兌現。
7.對無故拖欠、克扣勞動者工資的企業,有關部門可按原勞動部關于發布《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的通知》(勞部發[1994]512號)及《福建省最低工資規定》中有關規定給企業和經營者予以經濟或行政處罰。
8.各地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關注較易發生欠薪的企業,當前要重點抓好建筑行業欠薪問題。對經常發生群體性欠薪的建筑施工企業,當地在工程招投標時應考慮其招投標資格。
9.各地應根據現有的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參照兄弟地區的做法,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有關保證職工按時足額領取工資的規范性政策。
10.國有企業欠發職工工資,企業經營者不得安排出國考察、不得購買小轎車、不得建“樓、堂、館、所”等形象工程。
(三)加強協調,各負其責
薪酬保障是各級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會議工作重要內容,各級協調勞動關系三方代表應本著精誠合作,顧全大局,維護穩定的原則,加強協調,共同研究解決本地區的欠薪問題。政府方要加強調研,把解決欠薪問題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牽頭協調有關工資支付過程中的問題,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堅決查處無故拖欠或克扣工資違法行為。工會組織要教育和引導職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并對用人單位執行工資支付法律、法規情況進行監督。各級企業家組織要在業主中廣泛開展《勞動法》、《工會法》等有關法律的宣傳,鼓勵業主誠信經營,按時足額發放職工工資,調動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實現“雙贏”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