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部發[1993]13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勞動(勞動人事)廳(局),國務院有關部委、直屬機構勞動人事司,解放軍總后勤部勞動工資局,國家計劃單列企業集團:
為了貫徹落實《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做好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工作,特擬定《全民所有制企業工資總額管理暫行規定》,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部門實際情況貫徹執行。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全民所有制企業工資總額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加強和改善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和宏觀調控,根據《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以及其它有關法律和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全民所有制企業,即國有企業(以下簡稱企業)。
第三條企業工資總額是指企業(包括公司和新建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包括企業工資總額的確定、使用、宏觀調控和檢查監督。
第四條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堅持企業工資總額與企業經濟效益相聯系的原則,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和職工的分配關系,在國民經濟發展、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的基礎上保證三者利益的共同增進,兼顧效率與公平;
(二)堅持企業工資總額的增長幅度低于經濟效益(依據實現稅利計算)增長幅度、職工實際平均工資增長幅度低于勞動生產率(依據不變價的人均凈產值計算)增長幅度的原則;
(三)貫徹按勞分配原則,把職工個人的勞動所得與其勞動成果聯系起來,克服平均主義;
(四)堅持工資宏觀管好,微觀搞活。在保障國家所有權的前提下,落實企業工資分配自主權。
第五條企業工資總額的管理,實行國家宏觀調控、分級分類管理、企業自主分配的體制。
第二章企業工資總額的確定
第六條企業工資總額分別采用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工資總額包干等辦法確定。
第七條實行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辦法的企業,根據勞動、財政部門核定的工資總額基數、經濟效益指標基數和掛鉤浮動比例,按企業經濟效益的實際情況提取工資總額。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的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第八條實行工資總額包干辦法的企業,其工資總額包干數以企業實行包干前上年度工資統計所報實際發放數為基礎,由勞動部門核定。企業據此提取年度工資總額,增人不增工資總額,完成生產任務的前提下減人不減工資總額。這種辦法適用于由于各種宏觀原因暫未實行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辦法的企業。
第九條經批準已試行按照“兩低于”原則確定年度工資總額辦法的企業,可以繼續試點;其工資總額基數和經濟效益基數由勞動、財政部門核定。企業經濟效益下降,其工資總額要相應下浮。
第十條新建企業(包括新建公司及為安置富余人員開辦的各類企業)在其未達產或未正式營業前,暫實行第八條規定的工資總額包干辦法,待其達產或正式營業后,根據具體情況經批準可實行工資同經濟效益掛鉤辦法或繼續實行工資總額包干辦法。
第十一條企業工資總額應逐步全部納入企業成本和費用。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第三章企業工資總額的使用
第十二條企業按照本規定確定的工資總額,有權自主使用、自主分配。
第十三條實行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的企業,在編制本單位年度生產經營計劃的同時,要編制本年度預計發放的工資總額計劃,報企業主管部門和同級勞動部門備案。企業應當每年從工資總額的新增部分中提取不少于百分之十的數額,作為企業工資儲備金,主要用于以豐補欠。
第十四條實行工資總額包干的企業,本年度的工資總額實際發放數,不得超過包干的工資總額。
第十五條企業在使用提取的工資總額進行內部工資分配時,應保障職工取得勞動報酬的合法權益,按期支付職工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