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認為,限制經營范圍對權利和能力的意義在于保護股東和債權人的權益。因為公司的經營范圍不僅反映了公司的權利和能力,也反映了公司的經營風險。股東根據經營范圍作出投資決策。交易相對人可以根據公司的經營范圍來判斷其與公司簽訂的合同是否超出公司的經營范圍[3](2)能力限制理論認為,公司的權利能力僅受其性質和規定的限制。公司作為權利義務的主體,其經營范圍的限制只是能力的限制
根據這一理論,公司經營范圍以外的行為與無行為能力的自然人的行為相似,具有不確定的效力。如果事后修改公司章程以取得行為能力,該行為將因修改而完全生效,學者們認為,任何超出權利能力限制理論所主張的業務范圍的行為都是無效的,這顯然不利于保護對方當事人和交易安全。而且容易給公司推卸責任的機會。而采用能力限制理論可以兼顧股東和對方的利益。梁星教授持此觀點,認為《民法通則》第四十二條,《公司法》第11條和《合同法》第50條采用了能力限制理論[4]該理論認為,公司的經營范圍正是界定法人機關對外代表的范圍,法人經營范圍以外的行為屬于超越代表權的行為,應當認定其效力,并有承認的可能。必須有禁止反悔代理的空間。德國學者La*Z采納了這一理論,認為法人目的應當限制法人代表權。顯然,在超越法人目的的情況下,自立代表權被濫用[5]。我認為我國《合同法》第50條采納了這一理論。該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越權訂立合同的,除非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合同越權,否則其行為有效,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公司內部關系的標準,它只決定了公司機關的內部責任。因此,無論對方是否善意,公司經營范圍外的行為肯定是有效的。由此給公司造成損害的,公司負責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根據德國公司法,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即使超出了目的的范圍,仍然制約著公司的發展。在與公司的關系中,法定代表人會議不得從事超出其業務范圍的活動。中國學者謝氏采納了這一理論[6]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似乎也采納了這一觀點;Fb14“>相關條款·公司經營范圍·外商投資企業經營范圍變更審批·《企業經營范圍登記管理規定》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中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有什么要求
2021-01-18地役權未經登記對受讓人不具有約束力嗎
2020-12-24公司分立后股東是否能分立
2020-12-17職稱使用假學歷如何處罰
2020-11-15販毒可以刑拘嗎
2021-02-20申訴期間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2-11民事訴訟須知
2021-02-04拆遷返還的宅基地可以買賣嗎
2021-01-01單位惡意不接受仲裁裁決書怎么辦
2020-11-27什么是申請回避
2021-02-21沒交物業費被物業起訴怎么辦
2020-12-03打人沒有證據能立案嗎
2021-02-15公司沒有陪產假違法嗎
2021-01-19離職工資過一個月才結算合法嗎
2021-02-01人身保險的保險費是怎么支付的
2021-01-24意外傷害保險,猝死是否理賠
2020-11-15保險公司理賠出院時應注意什么
2020-12-13交通事故本車人員受害能否要求保險公司賠償
2021-02-06婚內財產保全保險以及注意事項
2021-02-17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如何辦理車輛理賠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