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原來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項目經理,因不滿公司將其調崗、降薪,與公司發生矛盾。最后,雙方因勞動糾紛申請仲裁并將官司打到了法院,在庭審中還就李某到底何時離職爭論不休。3月17日通州區法院判決支持了李某的訴求。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2013年12月11日,李某的勞動合同約定其為項目經理。2014年11月28日,公司通知李某,因其不勝任項目經理崗位,自2014年12月1日起調至倉儲物流部擔任倉庫理貨員。
該公司發放李某工資至2015年3月31日。同年3月25日,該公司再次向李某郵寄了到崗工作的通知,要求其最遲于2015年3月27日回崗工作,李某收到該通知書后未到崗。
李某分別于2015年6月30日、2015年7月5日向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及人事部郵寄了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以某公司擅自調崗降薪、拖欠、克扣工資,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
2015年7月9日,李某的郵件被退回。同年7月14日,李某向仲裁委申請仲裁,要求確認雙方于2002年9月1日至2015年7月9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公司向其支付工資差額、經濟補償金等訴求。仲裁委經審理裁決,確認雙方于上述期間存在勞動關系。某公司不服裁決,訴至法院。
通州區法院經審理認為,雙方勞動關系應于該郵件退回之日即2015年7月9日解除為宜。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一審判決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現該判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并執行完畢。
法官向記者解釋說,該公司在李某接到到崗通知但未到崗的情況下,未進一步履行通知、催告義務,未及時作出相應處理。同時,該公司員工手冊中關于自動離職的規定缺乏相應法律依據,故對公司關于李某自動離職,雙方勞動關系于2015年4月1日解除的主張,法院難以采信。
另外,李某向該公司人事部郵寄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的地址與公司實際經營地基本一致,故雙方勞動關系應于該郵件退回之日即2015年7月9日解除為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加盟合同欺詐 合同可撤銷
2021-02-13加盟被騙了怎么辦
2021-02-28工傷鑒定一季度可以鑒定幾次
2021-02-25簽訂質押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3-19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有哪些
2020-11-26探視權如何強制執行
2021-03-13交通事故逃逸死亡賠償
2020-12-03產假期被裁員賠償標準
2020-12-24財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2021-02-05集資房和自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2-27兩年勞動合同的試用期是多久
2021-01-13勞動規章制度怎么舉證
2020-11-15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1-01-29發生勞動爭議時當事人可以到哪些組織申請調解
2020-12-04自然災害損失可獲得哪些保險賠償
2021-02-08飛機延誤賠償怎么辦理
2021-03-11有哪些保險公司可以以統括保單的形式承保異地業務
2020-11-09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
2021-03-11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2-04保險合同簽字由配偶簽字有效嗎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