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鄰”是指只要使用他人的不動產對使用自己的不動產有影響,或者使用自己的不動產對他人不動產的整個輻射面積和空間有影響,就可以稱為“相鄰”。如果一樓產生噪音,六樓被感知,仍然可以說一樓與六樓相鄰,相鄰權可以根據相鄰關系直接行使。例如,文×文先生在討論所有權上他人專有部分的使用請求權時說:“使用請求權的客體不限于物理上相鄰的專有部分。即使它們不是物理上相鄰的,只要它們是維護或修理建筑物所必需的,也可以使用它們。在相鄰關系中經常行使的權利包括:歷史上在土地或建筑物內形成的必要通道,相鄰各方有通過權,土地或建筑物的所有人和使用人不得阻止、阻擋;相鄰各方因建筑施工、鋪砌、架線等需要臨時占用對方土地的,對方應給予方便,但施工方應合理使用,完工后恢復原狀,并賠償由此造成的損失。
對于天然水,鄰接方有權使用,不得擅自堵塞或排放;如果鄰接方必須通過另一方的土地排水,另一方應允許,但使用者應采取措施減少損失,并賠償另一方的損失。
> P>在建房屋挖溝時,必須與相鄰房屋及其他房地產保持一定距離,不得影響相鄰房屋地基,不得將屋檐水或流水濺入鄰近的土地或房屋,不得影響他人的通風、采光或生活;相鄰一方所有的竹木根枝越界,影響他人房屋的通風、采光、堅固和正常使用的,對方有權責令其砍掉根枝或者砍掉竹木。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相鄰關系是指相鄰房地產的所有人或者使用者在行使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時,因權利的行使受到延伸或者限制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地役權是指為了使用自己土地的方便和利益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權利。它是為了提高自己土地的使用價值而對他人土地進行控制的一種其他物權。目前,我國現行法律只規定了相鄰權,對地役權沒有規定。雖然二者都是為了充分發揮相鄰或相鄰房地產的經濟效益,但由于房地產的使用,二者有著密切的聯系,但二者是兩種不同的產權制度,不能相互替代或包容。二者的主要區別如下:
首先,從原因上看,相鄰權與地役權最本質的區別在于,相鄰權是法律直接規定的,是以不動產權利為基礎的法定權利,而地役權的形成是直接對抗第三人的,無需登記即可自然生效;地役權的取得主要是以法律行為為基礎的,是普遍約定的權利。如果可以依據當事人的合同約定,但這種行為屬于財產創造行為的,雙方應當向不動產登記機關登記。此外,地役權也可以通過遺囑、繼承或時效取得。其次,在規制范圍上,相鄰權是法律對相鄰關系的最低限度規制,對不動產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限制和擴張較少;地役權作為超越相鄰權的雙方約定的權利,其限制和擴張程度較大對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限制,可以通過其私法自治來彌補相鄰關系的有限內容,使其能夠有效地利用土地等不動產資源,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權利,為對方提供更高的便利要求。它們是相互補充的法律制度。第三,就存在條件而言,相鄰權的存在條件是權利主體的不動產必須相鄰。相鄰權所反映的相鄰關系既適用于土地,也適用于建筑物,但一般認為相鄰關系只會發生在所有權不同的相鄰兩塊土地上,而地役權只發生在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之間,本文所反映的相鄰關系只適用于土地的相鄰關系,而不受土地是否相鄰的限制。例如,如果地役權所有人在地役權上修建了一條運河,則該行為受水源的制約,無需要求地役權與地役權相鄰。最后,在權利期限和賠償方面,地役權的期限可以由當事人約定,取得地役權是否有償還取決于地役權的設立和雙方的約定;相鄰權是法律直接規定的,地役權的期限是合法的,通常是免費的。相鄰權本質上是附屬于不動產并為其便利而享有的權利。在提供廉價的土地使用方面,可以使土地發揮更大的經濟價值,使相鄰利益方也有財產因素;在為房屋本身的使用提供便利方面,如為房屋的修繕提供便利,也使房屋發揮更大的使用價值,這也反映了相鄰權的財產性因素。另一方面,就房屋使用者為彼此的居住環境提供的便利而言,如果不允許噪音、振動、熱量等無法測量的物質干擾生活,則主要體現了對鄰接權人身利益的保護。這主要是從鄰里環境和鄰里概念兩方面進行的。生命健康權是人格權的基本內容。如果人類的基本生命和健康得不到保障,就沒有其他人權保障。正因為如此,無法估量的事物對人的健康的影響可以基于人格權而排除,所以鄰接權也包含了人格權的因素。噪音、光線、震動等雖然對鄰居的日常生活造成危害,但如果說他們侵犯了人格權,那就太夸張了,即使按照休息權這一憲法基本權利之一,將他們排除在外,也足以體現人們和平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憲法把休息權規定為一項基本權利,無非是保護人們的健康和生活方式,也是對基本人格的尊重。這樣,可以說日常生活中的鄰里關系中存在著人格因素。如果這在相鄰侵權概念中不明顯,那么在相鄰侵權概念中也不明顯。在現代生活中,人們不再只關心物質生活的舒適,而是逐漸提高精神要求,“是否在生活中保持人的尊嚴”成為衡量人們生活水平的標尺。在許多國家,無量鄰害被視為鄰權的一部分。基于此,為什么不能說相鄰權也包含人格因素呢?這里人格利益的保護不僅可以通過道歉和消除影響(人格權法中的消除影響大多是消除社會上的不利影響)來實現,而且人格利益的保護也只有通過財產救濟的手段才能消除,比如物質救濟補償、設備改進等。當然,最嚴厲的手段是采取全面取締、取締妨害,但它仍需要有財產輔助手段來彌補其對身心健康的不利影響,才能充分保障受害人的利益。因此,相鄰權是附屬于不動產使用權的自然權利,它既有財產利益,又有人格利益,其最終實現主要體現在物權上。
我們身邊有很多權利,我們需要了解它,需要的時候我們可以保護自己的權利,所以我們需要了解很多法律知識。以上是我們在網上尋找的知識。我希望它能幫助你!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咨詢我們的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有工傷嗎
2021-02-20探望權糾紛探望不利于孩子該怎么判
2020-12-24商標公示期是多長時間
2021-01-21婚后買房登記在一方名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21開發商與業主簽的購房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0不得抵押的房地產有哪些?
2021-02-25續簽集體勞動合同期限能簽半年嗎
2020-12-14勞動合同期內公司變更經濟補償是怎樣的
2021-01-12簽訂集體勞動合同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2什么叫勞務用工合同
2021-01-28勞務派遣員工轉正后工齡如何認定
2020-11-20轉正后辭退員工是否給賠償
2020-12-16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03壽險中的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呢
2021-03-05自駕車死亡意外保險陪不賠
2021-01-01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1-03-11飛機故障延誤賠償新規
2021-01-26保險欺詐有哪些情形
2021-02-14重復保險理賠款并不會增多 超額投保得不償失
2020-12-09保險人如何計算保險額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