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的規定,在我國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必須同時滿足下列條件:因同一雙向合同,雙方債務均已到清償期,對方有可能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不符合約定的債務。下面逐一分析應用程序的組成元素。同時履行抗辯權的適用以“因同一雙重服務合同而產生的相互義務”為基礎。這一要件的構成要件包括:雙重服務合同、基于雙重服務合同的義務和支付關系,分別描述為:(1)雙重服務合同是指一方當事人承擔支付義務,另一方負有支付服務合同價款的義務。雙重合同在理論上與單一合同相對應,絕大多數合同都是雙重合同。同時履行抗辯權只能發生在雙重合同中,不能在單一合同中行使,因為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法律基礎在于履行與履行待遇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理論上稱之為雙重合同的含義。我國新合同法規定,可以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合同有銷售合同、租賃合同、承攬合同、運輸合同、倉儲合同、有償倉儲合同、有償委托合同、計息合同等,勞動合同、保險合同等合同也可以同時行使抗辯權。對于供電合同、供水合同、供氣合同、供熱合同等連續供貨合同能否享有這種抗辯權存在不同意見,但筆者傾向于同時行使抗辯權,因為這種合同也是一種雙向合同,雙方的債務也受到牽連。一方當事人前一次履行不符合約定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在后一次履行中行使抗辯權。(2) 同一合同引起的債權債務。
可以要求同時履行抗辯的人必須是同一雙邊合同產生的債務。如果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債務不是基于同一雙向合同,即使事實上存在密切關系,也不能同時行使抗辯權履行。共同債務是指雙方債務之間的對價或牽連關系。當事人之間的履行和平等履行,必須具有各方認可的同等價值。從各國立法和司法實踐來看,對雙重合同的考慮只強調履行與履行待遇之間的相互條件和隱含關系,沒有考慮履行的性質和實際經濟價值,但要求當事人遵循公平、對等的原則。(1)主要義務和從屬義務。在雙向合同中,主履行義務與從履行義務之間是否存在對價關系和牽連關系,同時履行能否適用抗辯權,常常引起爭議。主履行義務是指構成某種合同類型的固有義務;次履行義務是以誠實信用為基礎的,其目的是保護和促進債權人履行利益的實現,債權人可以起訴債務人履行。一方面,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主要履行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有權拒絕履行其債務,包括主要履行義務和次要履行義務;另一方面,一方當事人僅僅違反次要履行義務的,但已履行主要履行義務的,另一方不得同時行使抗辯權。但是,如果從屬履行義務的履行與合同目的的實現密切相關,則應當認為從屬履行義務與對方主要履行義務之間存在默示對價關系。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賣房屋合同書有時間規定嗎
2020-12-13行政章屬于什么部門管
2021-01-05父母有權利干擾兒女離婚嗎
2020-11-14人身受到侵權該怎么索賠
2020-11-25夫妻房屋贈與有效嗎
2021-03-12現在國家承認事實婚姻嗎
2021-01-03學校對學生事故承擔過錯責任嗎
2020-11-23勞動合同可以代簽嗎
2020-11-17員工連帶刑事責任怎么處理
2021-02-14退股能否競業限制
2020-12-31實習期結束才簽合同嗎
2021-02-09勞動爭議案件舉證指引最詳細
2020-11-15怎樣選擇交通意外險
2020-12-17保險的特征有哪些
2020-12-28人身保險合同的概念
2021-01-14頂包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1-01-05單方解除再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綿陽居民保險報銷比例
2020-11-28保險合同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021-02-07土地承包有哪些常見問題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