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下列時效期間為一年(3),遲延或者拒絕支付租金。從這一規定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年訴訟時效適用于租金的支付或延遲支付”的結論。但這一結論過于籠統,難以處理審判實踐中的復雜情況。筆者就上述結論在兩起拒付或遲延支付租金案件中的適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兩個問題進行了闡述。
拒絕支付或延遲支付租金的決定。工程完工后,a公司于2000年12月18日向B公司歸還了租約,并開具了當日所欠租金的借據(未注明具體付款日期)。2002年12月20日,a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a公司支付租金。乙公司在借據發出后一年內不能向甲公司提供權利主張的證據,但在兩年內有向甲公司主張權利的證據。因此,a公司以B公司的訴訟超過法定時效為由,請求法院駁回B公司的訴訟請求。法院以租賃合同糾紛為由受理了B公司的訴訟。然而,在實體處理上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由于甲乙雙方債權債務關系的基本關系是租賃合同關系,債權票據記載的債務屬于租金,原告的訴訟已經超過了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的時效期限,應采納a公司的意見,駁回B公司的索賠。另一種意見認為,本案應當適用兩年的訴訟時效。究其原因,法律在一般訴訟時效的基礎上,還規定了比一般訴訟時效短的特別訴訟時效。其目的是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充分發揮社會財富的經濟效益,或者及時向人民法院收集證據,查明案情,便于及時、就地審理。《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三款規定,遲延支付或者拒不支付租金的,適用一年訴訟時效。其立法目的在于促進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因為租賃合同關系的實質是承租人占有并有償使用租賃物的租賃物,而這種補償通常是以租賃物占有租賃物的時間作為計算依據,租金的數額往往高于一般債權的孳息。一旦承租人將占有物歸還出租人,時間的推移將不再是計算租金支付金額的依據。因此,在承租人占有出租人的租賃財產時,法律有必要對出租人的權利進行限制,以促進權利的及時、積極行使,從而充分利用權利發揮租賃財產的經濟效益,避免承租人的重大經濟負擔隨著時間的推移,平衡雙方的利益。因此,《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三款應當作狹義解釋,即只有承租人遲延或者拒絕支付占有租賃物的租金時,才適用一年的訴訟時效。出租人與承租人解除租賃合同,就租金數額達成協議的,一年訴訟時效不再適用,一般訴訟時效適用一年兩年。這種解釋既符合租賃合同的本質,又體現了誠實信用原則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注重法制的真諦。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警以車輛違章未處理不予年審年檢合法嗎
2020-12-27破產財產包含抵押財產嗎
2021-01-08商業匯票是什么,商業匯票的種類和特點是什么
2020-12-11超前點播是否違規呢
2020-12-31摘路邊芒果被行拘,民警攝影等候疑釣魚執法
2020-12-08解除收養關系糾紛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04離婚答辯狀主要針對哪些答辯
2020-12-01法院離婚調解步驟是什么
2020-12-17商業銀行可以自行確定存款利率嗎
2021-03-05單位集資房轉讓合同范本
2021-02-25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勞務派遣協議范本
2021-01-16合同法定解除,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0郵包保險的方式和責任范圍有哪些
2021-03-14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問題有哪些
2020-12-31人身保險內容有哪些
2020-12-04無證駕駛中保險公司對人身傷亡的保險責任
2021-03-21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2-04快速理賠定損金額不夠怎么辦,流程怎么走
2020-12-01樹倒塌后壓到汽車如何理賠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