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土地與土地上建筑物的關系,現代民法有兩種模式:以德國為代表的立法模式認為土地與建筑物是一回事,建筑物是土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國民法典》第94條規定,附著在土地上的物品,特別是建筑物和未與土地分離的產品,是土地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土地和地上物體沒有單獨登記轉讓,造成權利主體不一致。以日本為代表的立法模式認為,建筑物和土地是兩個獨立的不動產。中國臺灣也是如此。因為土地和房屋在法律上屬于不同的東西,但實際上它們是不能分開的。建筑物必須附在一定的土地上。當土地和房屋的所有權不屬于一人時,只能通過地上權關系來處理,即通過土地所有人為建筑物所有人設定地上權的方式來解決建筑物的占地問題。中國大陸所采用的民法模式與中國大陸、日本和中國大陸臺灣所采用的民法模式相同。它堅持認為土地和土地屬于不同的財產。因為我國堅持土地公有制,但住房一直是私有財產,土地與住房分離具有歷史合理性。在土地公有制不可動搖的前提下,堅持房地分開,對于實現房屋流轉,維護房屋所有人的合法權益,是十分必要的。而且,隨著住房和土地的分開登記,土地和住房的分離日益加強。中國立法的原因尚不清楚。主要目的是促進司法。一般來說,土地和房屋在性質上是不可區分的,因此當權利人將土地使用權或者房屋所有權轉讓或者抵押時,司法機關最容易將其一并轉讓或者抵押。不過,這種簡單的做法恐怕有幾個原因:
1)。當時立法者乃至整個學術界對地上權制度缺乏深入的研究。1990年《城市土地使用權流轉暫行條例》頒布實施時,我國土地使用權剛剛開始有限程度的流轉。民法學的研究非常膚淺,法律上的土地使用權設計之精巧,是大多數人聞所未聞的。中國實行土地公有制,不實行土地私有制。私人住宅是在土地使用權(類似于傳統的土地使用權)的基礎上建造的,土地使用權期限相對較短。如果將土地使用權或土地使用權設定在土地使用權上,恐怕成本太高,理論上有很多困難。當時的土地使用權制度主要解決土地有償使用問題,限制了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土地使用權轉讓導致的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分屬不同主體的情況尚未進入立法者的視野。因此,從管理的角度來看,簡單而統一的房地產綜合抵押實踐是最方便的。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糾紛判決后多長時間執行
2021-03-21代理賣掛犯法嗎怎么量刑
2021-02-01顧客在商場專柜受傷該如何索賠
2021-02-01沒有房產證只有購房合同可以保全嗎
2021-03-18個人產權的住房能否被強制拆遷
2021-01-16公司盜用他人信息入職如何處罰
2021-01-06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如何確定?
2020-12-14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有哪些不同之處
2020-12-29法律對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2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1大貨車盲區肇事未發現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6二手車車險不予理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8保險的合同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避免糾紛
2021-03-17保險受益人法律問題研究
2020-12-09土地流轉合同后建房合法嗎
2021-03-06因修建高鐵拆遷時,怎么提高拆遷補償
2021-02-23拆遷不給安置房怎么辦
2021-03-12拆遷買安置房折扣多少
2021-03-23拆遷房房產證辦理流程
2021-01-30土地出讓年限到期的房屋拆遷評估的方法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