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消滅,應當依法登記后生效,未經登記不得生效。房屋所有權應當向產權部門辦理登記。沒有足夠確鑿的證據否定登記,房屋產權應該屬于登記人
面對高房價,大多數年輕人需要父母的支持才能完成買房的“壯舉”。許多老人在辛苦工作了大半輩子后,不得不承受為子女買房的沉重壓力。上海的王先生夫婦給兒子買了一套大房子。他們毫不猶豫地賣掉房子幫兒子買房,房產證上的簽名也沒有二老的名字。然而,它不會持續太久。父子兩代同住一屋后,父母與兒媳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兒子與兒媳的關系越來越差。王先生和王太太擔心兒子離婚后,他們會身無分文。然后起訴法院,申請在房產證上加兩個人的名字。法院受理后認為,沒有證據表明老王夫婦按出資份額共有房屋,也沒有證據表明他們在購房后達成共同補充協議。因此,老王夫婦的索賠被駁回。1995年4月,老王在上海買了一套36平方米的公房。房子登記在老王的名下。老王和他的妻子和他們的兒子小王住在一起。小王雖然已到了結婚年齡,但還是單身。老兩口四處介紹兒子認識一個叫張文的對象。他們相愛并結婚了。因為沒有婚房,這對夫婦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雖然房子很小,但每個人都很寬容、平和。但1999年9月,小孫子出生了,小房子比較擁擠,改善住房條件迫在眉睫。全家總共在隔壁買了一套42平方米的房子。買房的錢主要是小王的積蓄。張文還用住房公積金買了房子,房子登記在小王名下。兩位老人和年輕一代住在一起,互相照顧,互相享受。2007年,房地產市場火爆之時,王先生夫婦的親朋好友和同事紛紛購買新房。看到周圍的人都住大房子,看著住的老式公房,他們不禁想到,如果把自己住的房子賣掉,再加上所有的積蓄,再向父母借一筆錢,就能提高大房子的首付。
小王的父母一直很愛兒子,所以他們把兒子一起賣掉,以補足首付。這兩套房子被“打包”出售,總價96萬余元。2007年7月,王先生夫婦購買了一套總價103萬元的新房。簽訂預售合同時,王先生夫婦也跟著去了。為了省下足夠的裝修費和其他意想不到的需要,他們沒有把賣房所得的96萬元全部用來買房。相反,他們只是交了63萬元首付,然后以小王的名義借了20萬元商業貸款和20萬元住房公積金貸款來補足房子。經過努力,這套房子的商業貸款和公積金貸款兩年就還清了。
小王買了房產證上寫著名字的房子后,遇到了麻煩。按理說,新房的成功歸功于父母的支持。如果他不寫下父母的名字,他會感到內疚。如果他這樣做了,他會擔心兒媳張文的意見。老王夫婦得知兒子的顧慮后說,只要孩子高興,出生證上寫誰的名字都無所謂。最后,房產證上只寫了兒子一家三口的名字。
無父無母房產證簽字訴訟。然而,他們習慣于分開居住,突然之間他們不得不住在同一個屋檐下。雙方都有些不自然,尤其是兒媳張雯,經常因為瑣事而對婆婆不滿。后來,張雯干脆搬回了母親家。久而久之,小王和張雯的感情逐漸淡去,雙方都計劃離婚。這對夫婦的婚姻岌岌可危。兩位老人雖然見了面不高興,但還是要開始考慮房子的產權問題。房產證上沒有名字。一旦小王離婚,房子會不會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這將是王家的巨大損失。于是,2011年1月,老兩口和兒子小王到他們的居委會,自愿就房屋增加兩位老人作為權利人達成協議,并要求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出具調解協議書。
同年2月,小王起訴法院,要求終止與張文的婚姻關系。法院認為,雙方關系并未破裂,不支持小王的離婚請求。“危機”暫時解除了,但老王和老伴認為兒子和兒媳的關系已經亮起了“紅燈”,很難保證他們有一天不會分開。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他們起訴兒子、兒媳和孫子,要求法院判決他們與他們共有財產。
在法庭上,老王說,由于兒子和兒媳缺乏資金,他把以前住的房子賣了,并從賣房中拿出44萬余元買了新房。在提供這筆錢時,他還明確表示,當自己在房屋中的合法權利受到侵犯時,有權要求確定房屋產權份額。現在因為兒子和兒媳要離婚,房子面臨分割的局面,他們的合法權益也會受到侵害,所以他請求法院支持他們的訴求。
至于婆婆的說法,張雯反駁說,既然房產證上只有三被告的名字,權利人就是三被告。即使他們的一部分錢用于買房時,也應視為對三人的贈與,不能隨意撤銷。他們2007年買房時,對房屋產權沒有書面或口頭約定。直到小王提起離婚訴訟,他們才聲稱自己是其中一名業主。顯然,他們提起這起訴訟是為了給小王爭取更多的利益,所以他們請求法院駁回訴訟。
法院判決該房屋歸兒子、兒媳所有,經審理,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認為,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消滅,依法登記的,發生效力;未登記的,不發生效力。房屋所有權應當向產權部門辦理登記。沒有充分確鑿的證據否定登記的,房屋產權應當屬于登記人。這套房現登記在三被告名下,即三被告。
三被告人在支付房屋首付時,確實使用了原兩套老房子的部分銷售款。首付涉及兩原告以其名義出售房屋所得的房款。出資是贈與還是共同購房,要看兩原告當時的真實意圖。
買房子那天,原告和被告一起去了房地產公司。兩個原告應該知道房子的購買者是三個被告。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是同意把房子的銷售款作為首付的一部分,應該推定父母的行為是給孩子的禮物。
本案中,兩原告沒有證據證明該房屋按出資份額共有,也沒有證據證明雙方在購房后達成共同補充協議。因此,該房屋不能認定為原告和被告的共同財產。據此,法院駁回了老王夫婦的訴訟請求。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談好賠償款可以強拆嗎
2020-12-25民法典草案是否擴大遺囑扶養協議范圍
2021-01-08交通事故索賠需提供哪些證據
2020-12-19戒毒所不是直系親屬可以探視嗎
2021-03-17簽訂贈與合同應注意哪些
2020-12-18個人房屋贈與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3未簽訂借款合同發生糾紛要去哪里起訴
2021-01-01因公殉職認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29怎樣預防倉儲合同糾紛
2021-03-03承包合同對方無法履行怎么處理
2020-11-12買賣拆遷安置房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6受威脅已過戶的贈與房產可反悔嗎
2021-01-25單方調崗可以起訴解除合同嗎
2021-01-14人身意外險保險費多少錢
2020-12-07意外保險條例的保障范圍
2021-03-24“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
2021-02-20各種事故保險理賠詳細程序
2020-11-30分紅保險主要特點及購買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06司機肇事逃逸保險公司判賠
2021-02-24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
2020-12-22